以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

admin2022-08-02  32

问题 以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片段。师: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如果能的话,怎样解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板书例题。例1:某数的3倍减去2等于这个数与4的和,求这个数是多少?师:我们首先用算术方法求解。生:(4+2)÷(3—1)=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我们再用代数方法来做一做。生:设这个数为x,则有3x-2=x+4。解得这个数为3。师: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呢?(预设)学生齐声回答:用代数方法更简单。师: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等量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际问题来探索怎样寻找一个等量关系,并把这个等量关系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分析该教学片段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并谈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8分)(2)简述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内容的教学。(12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提出问题,引出新知,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的知识解题,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两种解题方法,学生感知代数解题的简便性,进而教师归纳出用代数解题的思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算术方法和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问题,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思维过程,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并观察算术方法与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问题的不同,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各学段实施建议已经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尝试,为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指引了一个连贯、系统、发展的教学过程。对于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衔接内容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内容方面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涉及的数、式和方程的内容与小学数学中学习的整数、简易方程、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是比小学内容更加丰富、抽象,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化。
②教学方法的衔接
a.承上启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b.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c.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区别。
③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对于初中数学,不管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方式,都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小学学习的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等,都是通过“猜想一实验一操作一推理”等过程进行教学的,而初中数学则是通过“观察一思考一讨论一探究一归纳”等过程进行教学的,小学和初中都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也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
④思维方式方面的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初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生一方面需要借助操作和直观等手段理解数学概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运用类比、归纳等简单的演绎推理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到初中后,随着变量和演绎推理证明等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71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