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考试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一隧道长Z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 ”学生计算得出这类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 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教师丙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 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 ”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先有一位男生举手回答:“2a-1”。 “不对,若a=1.5呢 ”一位男生说。 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77,应该取整数!” 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 ” 不久,许多学生算出来:“a取39”。 此时,教师趁势作了一个简单的点拔:“只要。取整数,2a-1一定是奇数,对吗 那么偶数呢 ”他并没有作更多的解说,点到为止,最后的课堂小结也很简单:“数和式有什么不同 ”“式中的字母有约束吗 ”“前面一节学过的式子很多都是代数式!……”从师生们自如的沟通来看,他们都已成竹在胸。 问题: (1)你认可教师甲的情境创设吗 说明理由。(6分) (2)你认可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吗 说明理由。(7分) (3)你认可教师丙的教学过程吗 说明理由。(7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甲教师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运用学生熟悉的物理背景来进行情境导入,降低了认知的难度。
缺点在于看似联系实际,其实脱离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使学生的认知起点与数学逻辑起点失调,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使问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方法不能与教学目标相衔接,不能形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的正迁移。
(2)乙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一开始复习了上节内容,进行了薪旧知识间的过渡,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采取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的介绍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轮廓有了大致了解;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和掌握。
缺点在于没有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将知识全盘塞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权利,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只能机械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整个过程中,缺乏师生问的互动,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丙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缺点在于首先教师没有给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准备时间,没有提供丰富的自学素材;另外教师导入的开放式
问题并不能充分突出代数式这节的核心“数”与“式”的区别;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小结也显得过于潦草和模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54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