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老王》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题。 案例: 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考试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阅读《老王》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题。案例: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为切入点,引导探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幸”与“不幸”,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多媒体展示问题)环节一:说说老王之“不幸”1.学生齐读第2至4段,讨论并共同体悟老王之“苦境”。明确:身份卑微,孤苦伶仃;患有眼疾,谋生艰难;身居破屋,生活穷苦。2.提问:造成老王之“不幸”的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导致老王的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明确: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加剧了老王的不幸。“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一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3.说说老王是如何对待“不幸”的。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重点研读文中写事部分,感受老王之“善心”。明确: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孤身一人靠一辆破三轮车谋生;以德报德,不让别人吃亏,给杨先生家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价格相同;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送杨先生的丈夫钱先生到医院,怕杨先生没钱,不收车费;知恩图报,极有道德良心;身患重病,还不忘感谢,硬撑着给杨先生家送鸡蛋和香油。环节二:说说作者之“幸”1.提问:作者当时处境如何?为什么说作者是幸运的?明确:作者“文革”时期在干校挨批斗,进行“劳动改造”。作者的“幸运”,不仅仅是指她与老王两人在物质上悬殊的对比,作者的“幸运”首先应该是在他们一家遭逢“不幸”的时候,遇到了老王这种“最老实”的人。老王给予她一家人帮助,可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多年之后作者又进行了精神的自省,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幸运”。2.提问:在作者当时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明确:作者的女儿为治好老王的眼疾,送鱼肝油给他;作者一家总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作者一家非常关心老王,总打听他的状况。3.提问:作者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提示:对自己的不幸要淡然处之,对他人的不幸要事事记挂,要能真正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与人之间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幸与不幸,都应平等交往,互相尊重。问题:(1)请评析该教学设计的两条优点。(2)教师围绕“不幸”与“幸”梳理课文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请简要分析。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中“讨论并共同体悟”“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等环节,体现了教师有意识地实践新课标语文课程理念。教师的做法不仅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还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②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具有逻辑性及引导启发性。教师先让学生体悟老王的“苦境”,然后让学生感悟老王的“善心”,接着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处境和善举,顺势发问,最后文章的主旨得以呈现,实现情感的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感受人物,把握文章主旨,而不是一味讲授、“满堂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①该教学设计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切入点,从“老王之‘不幸”’与“作者之‘幸”’的角度梳理课文,设计两个相对的阅读教学环节,通过“幸”与“不幸”两个关键词总结课文内容,教学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可引导学生快速抓住教学重点,准确分析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突显了处在不幸中的人物的善良。②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愧怍”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在作者的“幸”和老王的“不幸”的对比中,既能体现出老王的不幸与善良,又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尊重及善于解剖自我的可贵精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3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