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考试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思考探究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积累拓展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单元介绍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预习提示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学生情况八年级,班额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 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请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2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环节:寻找本文“立骨之字”。
教学目标:理解本文立骨之字一异。
教学步骤:
(1)自由朗读,圈“立骨之字”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圈点。
(2)合作讨论,谈“立骨之字”
学生自由圈画之后,四人一组,讨论自己所圈之字,并说明缘由。
(3)主动发言,讲“立骨之字”
教师鼓励各小组同学主动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到依据,读给大家听。答案预设: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拓展:古代有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叫“一字立骨”,亦称“一字经纬”法。所谓“骨”即一篇文章之“本”,也可称为文章的“主心骨”,文章的主线,它使众多的事实、纷纭的道理,围绕着一两个字,浑然一体,卓然挺立。换句话说就是,文章由一字生发,四散开去,借助于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一层一层地剖析,抒写特定的字,最后又由这一字回归,拢合而来,从而发挥了一字之帅、牵制全局的艺术作用。各个部分也因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使立意显得更为明确、凝练、深刻。《桃花源记》的立骨之字为“异”。初遇桃花林景色甚“异”:树种单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景色优美。桃源内景象也让人惊“异”:景、物、人、事皆井然有序,老幼各得其乐。桃源内人见到渔人乃大惊——惊“异”,其人之热情好客懂礼仪、桃花源之来历亦让渔人“异”。“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读者皆会有“异”。“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找不到原路,让人惊“异”之;高尚士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加倍“异”也。全文千回百转,一步一异,异之又异,奇观异彩层出不穷,读来兴味盎然,情、事、理亦相得益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