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曹操《短歌行》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admin2022-08-02  41

问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曹操《短歌行》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②,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③。周公吐哺④,天下归心。【注】①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②呦呦鹿鸣:出自《诗经叫、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课文介绍该篇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归园田居》(其一)。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并序》。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体诗、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班级人数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寅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3.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研讨与练习】。(25分)【研讨与练习】在清晰地认识到“人生苦短”之后,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1.【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掌握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典故。
②朗读课文,体会节奏和韵味,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能够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用典、比喻等诗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2)设计依据
综合以下几方面内容设计了以上三维教学目标。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②单元教学要求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本单元内容为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说明”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应学会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因此,《短歌行》一诗的教学应注意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③课文内容
在本篇课文中,诗人希望众多贤才能为己所用,因此,《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诗作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所坚持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极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参考设计】
《短歌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1.以“忧”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学生自由诵读后,小组讨论探究: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为何而“忧”?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
①时光易逝。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这四句诗只是对自己说的吗?
其中有没有包含作者对他人的期望呢?
明确:既包含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也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②贤才难得。
课件出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标注“子衿”的出处及含义,追问: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用意?
小组讨论,明确:作者省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两句,含蓄地提醒“贤才”来投奔自己,巧妙地表现出了急切的求才之心。
再次研读,明确:“呦呦鹿呜,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引用《诗经叫、雅?鹿鸣》中的诗句,借以表现诗人对招纳贤士的热情。
教师追问:诗人在这儿仍然为“贤才难得”而“忧”,是否同诗歌的第二节内容重复?
明确:反复咏叹正是为了强调内容,加深情感。诗人在这里不单单是为贤才难得而忧,他还有更深的忧虑。
③功业未就。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诗中写眼前已是高朋满座,曹操理应满心喜悦,为何还会如此忧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又有何深刻含义?
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明确:心忧只因功业未就,人才不足。“月明”四句,比喻贤者在寻找寄身之地,而自己这里正是贤才聚集的高地。
追问:诗人在反复咏叹中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深情呼唤。哪句诗化用典故,表明了诗人效仿先贤、礼待贤士的决心和态度?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诗,化用《管子?形解》周公吐哺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强烈渴望。
 2.学生带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再读全诗。
讨论:既然全诗俱是忧愁,那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是。诗人的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更渴望及时建功立业,所以整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感情充沛,时忧时喜,忽徐忽急,展示着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诗言志,歌咏怀。”曹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广纳人才、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大志向。
 3.观影畅谈。
教师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演唱《短歌行》的片段。
师生结合个人了解,畅谈自己对曹操的看法,体会曹操的慷慨激昂、积极进取之情。

3.【参考设计】
教学活动:
 1.阅读勾画。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生苦短”的句子。
明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逐层提问。
问题:面对“人生苦短”,诗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小组讨论。
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诗人是在借酒消愁;实际上,诗人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
①“对酒当歌”八句,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两者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人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上来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召唤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容易消失,岁月已然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自己这里来施展抱负。
②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强烈的政治目的。积极的目的却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一方面表明曹操真有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低沉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频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才的心扉。其用意和遣词可谓既真切又巧妙。
③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愁”,“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因自私、颓废、反动的事物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4.收束总结。
问题:从全诗来看,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志向?
明确:本诗表达了诗人深感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的急切之情;更体现了渴望及时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博大坦荡的胸怀。“诗言志,歌咏怀。”曹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