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

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选项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对阅读教学设计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考生需结合选项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来对选项进行分析。

A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理解错误。与选项不符,排除。

B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理解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阅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C项理解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从课例评析中并不能看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D项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