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资格题库2022-08-02  5

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探究,练习】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预习提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查找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书写应注意的四个方面: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写出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写出表现程度,如质量、效果等。

最后,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科课标,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要求;教材文本,即该篇课文在教材或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学生情况,即学习的主体——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2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