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

最全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醇厚的中原韵》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中原地区的民歌.感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体会中原音乐文化的民俗性和人文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模仿、探究的方式,体会中原民歌的特点,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哼唱中原地区的民歌旋律,理解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了解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
【重点】
能哼唱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理解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难点】
体会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人:教师播放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图中主要有哪些省份(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原地区,主要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东省西部等,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
1.整体感知:
(1)初听:依次播放《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并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听完后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三首民歌的情绪、速度、风格有很大差别。
(2)复听:先给出河南、山东、河北三个地区的名字,提问:三首民歌分别来自哪个地区(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沂蒙山小调》来自山东,《王大娘钉缸》来自河南,《孟姜女哭长城》来自河北。
2.对比欣赏:
(1)再次聆听并分组探讨《沂蒙山小调》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风格有何不同,提问学生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并哼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沂蒙山小调》是具有民歌风格的小调,采用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乐曲结构符合“起承转合”的特点,并标记在板书上,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王大娘钉缸》中歌词运用了许多衬词,将河南民歌的风格体现出来,而且《好汉歌》中的曲调就采用了其中的旋律和歌词的风格。
(2)播放《孟姜女哭长城》,与《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进行对比,并提问学生风格的异同点。学生自由回答。并哼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孟姜女哭长城》属于比较悲情的民歌,和它的背景故事是分不开的。
(三)巩固提高
将全班学生分小组创编旋律,按照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展示并演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评价。
(四)小结作业
总结:师生共同回忆并总结出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它们具有生活化、民族性、自发性的特点
作业:搜集中原地区其他代表作品,与同学分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681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