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青铜器 2.内容: 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

考试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1.题目:青铜器2.内容: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士了钢镜。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士的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2)创设情境进行教学。(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选项

答案

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时代。那么这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灿烂的景象?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功能和用途
过渡:原始社会末期以铜混合少量锡、铅熔铸的青铜器出现了。人类使用的第一种金属便是青铜,它更坚固、更轻便,开始出现在生产生活中。人类由此跨入青铜时代。
教师播放《青铜问世》纪录片片段,提问: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思考:青铜器最初具备哪些功能呢?
学生回答:青铜器最初更多是用来作为酒器、炊器等。
教师补充: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教师展示《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提问:这种列鼎列簋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点?
学生回答:青铜器逐渐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过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二)工艺高超
教师播放《青铜工艺》纪录片片段并组织“百家讲坛”活动,提问:哪位同学能作为主讲人的身份介绍一下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制造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过渡: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图片并提问:请同学们以讲解员身份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的辉煌。
学生回答: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四羊方尊也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三)意义深远
教师展示史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我国大量青铜器的发现和发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青铜器艺术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背景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于我们了解西周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情感升华。
2.作业:课后搜集更多青铜文化的典型成就,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45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