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诗句“竹简墨香千古传,金楷隶篆话轩辕。历代辉煌留史册,文明瑰宝碧云天。”设置问题:诗句描写的是什么?这种状况什么

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诗句“竹简墨香千古传,金楷隶篆话轩辕。历代辉煌留史册,文明瑰宝碧云天。”设置问题:诗句描写的是什么?这种状况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两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改进改变了竹简书写的历史,那么造纸术是谁改进的呢?它有何重大意义呢?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 教师展示居延汉简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提问:通过这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书写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竹简、帛。 教师出示有关竹简故事和帛书记事的史料,提出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弊端?学生观看史料,回答问题:竹简笨重,不便阅读搬运,而帛书造价昂贵,仅限达官贵人使用。 2.发明的过程 (1)教师出示《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纸的记载,提问:这张纸地图出现于什么时间?是由什么制造的?学生阅读回答:出现在西汉时期,由麻制造而成,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2)教师出示纸制作的过程以及《后汉书》中关于蔡侯纸的记载,提问:谁改变早期的造价高昂的现象?使用的原料是什么?造出来的纸被称为什么?学生阅读回答,教师总结: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用便宜的树皮、麻头及破布、渔网以来造纸,人民为了纪念他,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此后纸逐渐代替帛与竹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意义 1.传播 教师出示造纸术传播的路线示意图,提问:造纸术是如何传向世界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界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过了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欧洲人又带着纸张传进了新大陆美洲。 2.意义 教师出示两则关于造纸术评价的材料,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那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保存了珍贵的文字资料以及人类文明;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关于造纸术的发明、改进、意义的知识点,梳理框架,强化学习效果。 2.作业:纸的发明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也浪费资源,写一篇关于如何节约用纸的小文章,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造纸术的意义。 【参考答案】 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保存了珍贵的文字资料以及人类文明。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2.本节课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采用这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跨度较大,且历史资料相对较多,多需理性分析。我在授课时尽量搜集历史资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适时安排课堂思考与讨论,有助于避免课堂气氛的枯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给你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进行点拨理解,充分发挥我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41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