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下的理想模式,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

考试题库2022-08-02  55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下的理想模式,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问题】 (1)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 (2)冬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哪的气温低,哪的气温高?夏季呢? 【学生回答】 (1)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2)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冬季气温低于海洋,夏季气温高于海洋。 【教师总结】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快,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P36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 (2)从海陆分布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3)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1)冬季大陆形成高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压;夏季大陆形成低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压。 (2)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上。气压带不会呈带状分布,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由此可以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3)实际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断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教师总结】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7月,北半球亚洲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形成亚速尔高压;1月,北半球亚洲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形成冰岛低压。 环节三:小结作业 思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对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搜集南亚季风的相关资料,列表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哪些不同。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说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2.说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情况。 【参考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3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