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

免费题库2022-08-02  59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竟是如何做的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前提条件
提问学生: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侵染过程分别是什么?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介绍实验的过程
利用挂图呈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辅助学生理解。
(1)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噬菌体的繁殖依靠大肠杆菌,后代中的原料都来自于寄主大肠杆菌所以要想标记噬菌体我们必须要标记大肠杆菌,不能直接标记噬菌体。)
(2)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提问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将遗传物质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在离心后DNA随着细菌沉在下方,蛋白质外壳因为质量轻而在上清液中。)
(3)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细菌或病毒,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2.作业:结合两个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遗传物质的特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结构稳定;
(2)能够自我复制;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2.请问这节课你是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的?
【参考答案】
因为整个实验的过程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我采用了挂图和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比较直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引导,但未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进行提示和指导,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的一个体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33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