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

免费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材料: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后腿是怎样起跳的?”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又问。“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想!”同学们齐答道。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同学们气氛十分活跃,越跳越有劲。李和也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跳出了优秀成绩。问题:(1)请问张老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2)联系案例阐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的张老师使用了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首先,张老师演示立定跳远的动作属于演示法; 其次,张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点。属于谈话法;最后。张老师安排学生做立定跳远的练习,属于练习法。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材料中的张老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青蛙,发现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发挥了作为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其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材料中的张老师在演示动作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及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练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材料中的张老师没有在李和同学“捣乱”的时候发脾气,而是因势利导地利用了这次意外,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充分体现了其与学生之间的友爱、平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1536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