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
练习题库
2022-08-02
90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问题1][简答题]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149189.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在入射波频率为时500Hz时,几种常见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分别为:混凝土的吸声
以下论述哪项正确()。 A常用吸声材料都属于多孔吸声材料 B多孔吸声材
以下哪项空气污染问题不属于全球大气污染问题?A.光化学烟雾 B.酸雨 C.臭
日本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骨痛病”与以下哪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有关?A.Pb B.
在横截面积相等,材料性质及约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四种截面形状稳定性最好的为(
图示四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强度最大的材料是( )。 A.A B.B
材料相同的两根矩形截面梁叠合在一起,接触面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且无摩擦力。设两根梁的
塑性材料的下列应力状态中,()种最易发生剪切破坏。
圆形压力水管直d=200mm,管壁材料的允许拉应力[σ]=147kPa,管内压强
图示为A、B、C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则强度最高的材料、弹性模量最小的材料和
随机试题
其他的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 Otheractivitiesincludelightingfirecrackers,giving
[originaltext]M:Mrs.White,shallwestartwithsomebasicfactsandfigures?
DuringMcDonald’searlyyearsFrenchfriesweremadefromscratcheveryday.
保险利益是指()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A.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
施工升降机导轨架标准节导轨面>()时,应判为不合格。A.10% B.25%
某系统中一个组件的某个函数中,有一个变量没有正确初始化,在()阶段最可能发现
赵先生今年31岁,妻子29岁,女儿2岁。家庭年收入10万元,支出6万元,有存款2
胍乙啶首剂出现血压骤降是一种A.首剂效应 B.后遗作用 C.继发反应 D.
已知1999-2007年度国内机场的旅客、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国内生产总值、运
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有()。A.纠缠与疏离 B.联合对抗 C.三角缠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