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

资格题库2022-08-02  65

问题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住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 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1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选项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不同效果的教学情境,这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材料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对第一次上课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上课时在相同的环节进行处理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教师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1396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