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工所在的助理项目部由六位监理人员组成。监理人员受业主委托在工地现场对施工单位的

最全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孙工所在的助理项目部由六位监理人员组成。监理人员受业主委托在工地现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对工程中所进行的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笔工序的施工,六位监理人员各有分工。其中,赵工——总监代表,是该项目部的领导;其他五个监理分别是:沈工——负责铜钵工程验收;刘工——负责模板工程验收;宋工——负责混凝土工程验收;孙工——负责电气安装工程验收;黄工——负责暖通工程验收。  赵工从事监理项目总的领导工作,责任心强,对下属们的监理工作总是事事过问,尽心尽责。整天从早忙到晚。似乎把五位监理的工作都由他一人来做才放心。他曾讲“以前,某工程只有我一个土建监理,一切事都办得很好,现在包括现有四位土建监理,可监理起工程来,并未感到轻松,倒更有麻烦事多起来的感觉。”其他监理评价赵工的工作是:“做不到点上,越忙越乱。”  沈工负责钢筋验收,工作努力,不怕吃苦,现场经验多,职称是六位监理中最低的——助理工程师;刘工负责模板工程验收,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宋工负责混凝土工程验收。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善言谈;孙工和黄工分别负责电气和暖通工程验收。工作认真,水平可以。  工程开始时,工作进展还比较顺利。但不久,监理人员内部就出现了矛盾。几位监理对总监赵工的工作方法产生了意见。特别是沈工,他认为赵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从未给予肯定,还时常遭受批评。例如,有一次沈工在检查钢筋时发现有问题,他立即通知了施工单位整改。赵工在现场巡视时发现了问题,赵工回来后就批评沈工,为什么没发现问题,当沈工说明不但发现了问题并做了处理后,赵工仍批评沈工为什么没向他汇报。有时还出现这样的问题,项目经理已将问题指给施工单位并指出整改方法,而项目总监赵工发现同一问题也向施工单位指出整改方法,造成施工单位不知听谁的混乱现象。再有,每个月末,监理项目部将本月工作质量,发生的问题,验评次数、优良率曲线等情况写成“监理月报”递交业主及质量监督站。开始这些工作都是由赵工亲自完成,但赵工逐渐感觉自己太忙,就提出让大家轮流写。写完后再由赵工核对修改。刘工认为,月报不是任何人都能很好地完成。事实证明,刘工写的月报内容翔实,赵工基本不必修改,而其他监理写的月报,赵工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修改。有时,因赵工有其他事,月报未来得及修改,造成月报不能按时完成发出。  由于赵工的领导方式,几位监理无法与赵工沟通,使得整体的办事效率降低,士气低落,施工单位及业主对监理也不满意,工程速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问题:1.如何改进赵工的管理方式?2.赵工的问题出在哪?违反了哪些管理理论?

选项

答案

解析 1.
赵工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其管理方式:
  (1)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由独裁型向民主型风格转变。根据情境理论,一个人改变自身的领导风格是非常困难的,但赵工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完善自己,进而向民主型风格领导方式转变。
  (2)学会授权。随着环境的变化,集权式的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组织的发展。向员工授权,不仅可以减少管理者自身的工作职责,还可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能力。案例中,赵工的工作范围太大了,不仅使自己整天忙忙碌碌,抓不住工作重点,还压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了员工的抱怨。
  (3)学会用人,使员工的才能与工作特点相适应,发挥员工的工作才能。案例中,几名监理人员都有其自身的工作特长,沈工工作努力,不怕吃苦,现场经验多;刘工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宋工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善言谈,充分利用这些人的优势,把他们用在合适的工作职位上,就能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组织目标。
  (4)学会使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励员工。这些手段包括言语表扬、鼓励员工参与、奖励以及肯定员工的工作成绩等。即使员工出现错误,也不应一味地批评,而应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改正错误,积极为组织做贡献。
  (5)创建良好的团队氛围。由于赵工独裁式的领导风格,导致整体的办事效率降低,士气低落,沟通不畅。因此,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对提升员工的士气是至关重要的。赵工可以采取共同学习、非正式活动等多种方式实施这一举措。
  (6)加强沟通。案例中,员工对赵工的议论纷纷、赵工对刘工的批评等,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培育团队精神,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赵工可以多和其他监理交流,咨询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看法,并合理地采纳下属的意见。这样,通过沟通,不仅可以收集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加强相互理解,并调动下属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赵工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自身的管理方式,适应员工特点和工作要求,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2.
领导的实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行为。从本案例来看,赵工的领导风格属于独裁型,这种领导方式倾向于集权管理,采用命令式的方式告知下属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单边决策,限制员工参与。
  赵工的问题在于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转变自身的领导方式,以致工作团队办事效率低下,士气低落,导致施工单位及业主对监理的不满意,工程速度和质量也受到影响。
  根据本案例,赵工的管理方式违背了以下管理理论:
  (1)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是指一定的职权与一定的职责相适应,有责就有权,有权就有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赵工在工作中对下属们的监理工作总是事事过问,似乎五位监理的工作都由他一人来做才放心,这种做法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使分工形同虚设,同时导致了员工们的抱怨。
  (2)集权和分权相适应的原则。赵工在工作中对下属们的监理工作总是事事过问,不敢向员工分权,结果导致自己整天忙里忙外,感到麻烦事特多,同时,员工抱怨赵工做不到点上,越忙越乱。这些都是集权和分权不相适应导致的后果。
  (3)例外原则。赵工作为总监代表,没必要事事关心,只需抓好主要工作,其余的事情由其他监理来做就可以了,但是,恰恰相反,赵工什么事情都管,不善于抓关键点,结果造成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违反了管理中的例外原则。
  (4)人职匹配原则。人职匹配原则是指因人设职和因职设人的关系原则,只有将员工的才能和工作特点相匹配,才能提高工作水平,促进组织水平的提高。案例中,刘工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写的月报内容翔实,但赵工没有充分利用刘工的优势,采用轮流写月报的做法,结果导致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修改。有时,因赵工有其他事,月报未来得及修改,造成不能按时完成发出。
  (5)分工协调原则。分工原理表明,一个人不必掌握所有的技能,只需掌握一项或少数几项技能并能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这样在一定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就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案例中,沈工负责铜钵工程验收,刘工负责模板工程验收,宋工负责混凝土工程验收,孙工负责电气安装工程验收,黄工负责暖通工程验收,但是,在工作中,赵工对他们事事关心,似乎工作只有他来做才能放心,不仅没有达到分工提高效率的目标,反而陷入麻烦事中,抓不到工作要点。
  (6)统一指挥原则。组织的各级结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使组织的决策得以贯彻实施。案例中,赵工检查钢筋时发现问题,向施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而沈工已经把整改通知下达到施工单位,造成施工单位不知听谁的混乱现象。
  (7)激励原则。激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案例中,赵工不善于使用激励的方法,不仅不对其他监理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还时常批评下属,导致下属工作积极性不高、士气低落。
  当然,赵工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重视沟通,导致沟通失灵等。总之,赵工的管理方式应该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aiwukuaiji/27274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