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医疗卫生
患者女,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性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
患者女,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性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
admin
2022-08-02
34
问题
患者女,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性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检:T38℃,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中下肺有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假设该病例呼吸困难突然进一步加重,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A.胸部X线B.心电图C.动脉血气分析D.肺功能E.胸腔B超
选项
假设该病例呼吸困难突然进一步加重,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
A.胸部X线
B.心电图
C.动脉血气分析
D.肺功能
E.胸腔B超
答案
A
解析
1.根据题干,该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5年"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性水肿3年"说明已存在右心衰竭,故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又"双肺叩诊过清音"说明存在肺气肿,所以本题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故选E。2.根据题干,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本次病情加重系感染引起,应首选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肺部感染性病变,故选A。B、C、D、E均是入院常规检查的项目,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3.肺源性心脏病治疗首先应该抗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同时对已有的呼吸困难应积极改善,故选A;B、C、D、E均属于具体缓解症状的措施,不是主要治疗措施,故不选。4.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充分考虑出现气胸,应立即做胸部X线检查以确诊,故选A;其他选项对确诊无指导意义,故不选。5.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结合题干,患者"血气分析PaO
6.7kPa(50mmHg),PaCO
10.7kPa(80mmHg)",故诊断为肺性脑病,选C。A、B、D、E的临床表现均与题干不符,故不选。6.反复肺部感染时,释放大量弹性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弹性蛋白酶对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的弹力蛋白有破坏溶解作用。α
-抗胰蛋白酶(α
-AT)是血清、组织液及炎性细胞中多种蛋白水解酶的抑制物。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可氧化α
-AT活性中心的蛋氨酸使之失活,使肺组织中的支撑组织受破坏,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融合形成肺气肿。A、B、C、D也是肺气肿形成的原因,但不是感染造成肺气肿的主要机制,故选E。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67337.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临床执业医师题库医师类分类
临床执业医师
医师类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出现心脏结构的改变,其心功能分期是(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应小于( )。A.130/80mmHg
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现气流受限的原因不包括( )。A.腺体分泌亢进及黏液清除障碍
男,1岁。发热、咳嗽3天,今日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达
女,25岁。间断牙龈出血、皮肤紫斑2个月,反复发生口腔溃疡。查体:双下肢和腹部散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方案是( )。A.甲氨蝶呤+来氟
成年患者输注1单位红细胞估计可提高的血红蛋白数量是( )。A.3 B.1
男,35岁。腰背部疼痛3个月,伴有乏力、盗汗。查体: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X
男,40岁。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控制欠佳。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心搏骤停。死亡原因
男,32岁。咽痛、咳嗽7天,水肿、伴少尿5天。化验:Hb90g/L,尿蛋白(+
随机试题
Thereare【B1】______waysyoucanfindoutaboutthecountriesandplacesyou
Wheredidtheconversationtakeplace?[br][originaltext]W:AmericanAirlines.
值班秘书要做好值班电话记录,其内容包括()。A.来电人姓名 B.自己的电话号
已知25℃时AgCl与Ag2CO3的KSP分别为1.77×10-10和8.45×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免疫增强,体液免疫下降
下列关于公司型基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司型基金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B.
下列方剂中,适用于阳明腑实重证的是A.大黄牡丹汤 B.大承气汤 C.小承
异步电机突出的优点有( )。A.启动性能好 B.结构简单 C.运行可靠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
女,22岁。一年来反复洗手、洗衣物,总担心洗不干净或者碰到脏东西。明知道担心过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