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6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背景链接】    2016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管理体制、岗位职责、人员招聘等多方面对辅警人员管理进行规范。辅警履职“出格”不能“临时工”了事,后果由所在公安机关承担。    意见的指向性很明显,即为了解决实践中辅警的法律地位不明、职责权限不清、职业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法治手段实现辅警的规范化治理,确保辅警依法有效发挥作用。公众期待,通过意见的规范化管理,能够让辅警走出“临时工”之殇,逐步迈向公正文明的规则之治。

选项

答案

解析 【综合分析】
  
  辅警的产生最初源于公安执法力量的不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弥补性的举措渐渐扩大,以致辅警从数量到质量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实践中辅警的权责并不清晰,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参与执法情况比较混乱。尤其是一些部门在出现执法危机后,将责任推卸到辅警身上,降低了公众对辅警的认同度。
  
  很多辅警干着脏、重、累的活,但工作待遇缺乏保障,人身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等难以有效落实。有的单位聘用辅警极不规范,选人用人没有硬标准,工资福利没保障,有的辅警工资还没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活中辅警参与辅助执法时,更是面临诸多人身权上的侵害,但却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
  
  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建议如下几点:
  
  首先,明确辅警的法律地位,实质上就是明晰其职责范围,进而才能在程序上对其协助相关工作予以界定,规范其行为。
  
  其次,严格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监督原则外,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其在协助工作中的不当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准公务行为,其相应的后果应由个人承担,还是由相应的使用者完全承担。
  
  最后,从法律上明确可以为和不可为的权责界限,并辅之以公开的、可识别的操作性程序规范,才能不断推动警务辅助队伍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警务辅助作用,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21692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