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试热点:残疾老人领过冬棉衣却领到超短裙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admin2022-08-02  8

问题 2016年面试热点:残疾老人领过冬棉衣却领到超短裙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镇上说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领回来竟然是一件超短裙和一件超短裤。”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鲁家庄村的孙先生给记者投诉称,他78岁的因脑溢血导致肢体残疾的爷爷,已经在床上躺了8年了,如今领过冬棉衣却领到超短裙,这让家人哭笑不得,“这不是戏弄老百姓吗?”而镇上的办事人员回应称:这些衣服是某市一家公司给镇上捐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女装;领到的短裙和短裤,老人穿不成可给其他人穿。(1月4日《华商报》)

选项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华每日电讯普沙岭:为什么会有“样子扶贫”?就是不走心、不用心;没爱心、没耐心。捐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手一捐,哪怕冬天捐出超短裙;做的人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手一办,管你是老太太还是老汉。捐的人、办的人,心态都高高在上。皱皱巴巴?又脏又短?白给你你还挑肥拣瘦不成,有的拿就不错了!你穿不了?你穿不了爱给谁给谁,反正我把东西发给你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在这样一个“高高在上、凌虚蹈空”的公益闭环里,啥因素都有了,就是没有对被捐赠人的关心与尊重。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窘境是什么,都不愿意俯下身来倾听。把“连屁股都裹不住”的裙子、短裤,送到了农村,送给了老年庄稼人,这也算“有因有果”吧!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于类似“误差”司空见惯,甚至视为理所当然,“你不能对捐爱心的人提太多要求”,“你不能白吃萝卜还嫌个头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无奈自嘲。扶贫干的事儿确实高尚,但也不能乱打靶子、随意跑偏,工作必须要有实用、有成效、有获得。如此语境下,老汉收到了超短裙的过冬福利,或许也算来得正当其时,彻底揭了“样子扶贫”的短,暴露那些“善良的丑态”。

  @人民网蒋萌:本例中,干部没有前往“送温暖”,而是让群众自己去领东西,已透露出某种轻佻。而且,给残疾人发的过冬福利,竟然是质地极差的超短裙与超短裤,更令人大跌眼镜。群众会不会有种被侮辱的感觉?

  实际上,镇政府知道困难人群需要什么。镇政府在联系捐赠时,就应和有关单位沟通协调清楚。即便有公司沽名钓誉,将破烂货以捐赠的名义送来,镇政府或可拒收,或可“另行处置”。将破破烂烂、连鸡肋都不如的东西,当作“过冬福利”发给残疾人,镇政府难逃“将错就错”、糊弄困难群众的质疑。对于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人群,地方行政者应让他们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使基础保障常态化。进一步看,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群,或是残疾人的家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当积极“授人以渔”并“扶上马送一程”,使有关家庭有机会摆脱困境,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洛阳晚报尔冬:一方面,未作调查了解,不知道特困户真正需要什么;一方面,未与捐赠单位搞好对接,无法起到“桥梁”的作用。出了问题,相关部门不检讨工作失误,也不见纠错和问责机制。“残疾老翁领短裙”,一点儿不好笑,却令人心寒至极!

  岁末,对弱势群体的慰问,很多部门常常连“例行公事”都算不上,简直是糊弄了事。方式粗放,心中麻木,怎能不出这样的荒唐事?

  @华西都市报朱昌俊:冬季给残疾人发超短裙和短裤,这样荒唐一幕,是当前粗放式福利弊端的一种放大。每到岁末年初,相关部门例行公事式“大米加棉被”对弱势群体的慰问,近年来已屡被质疑。因为这类年节关照,往往预设前提,即接受福利的群体本身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是否有选择权,都成无关紧要之事。要知道,即便是慈善,被捐助者也非只能被动承受。毕竟,完全无视受助者实际需要的“爱心”早已偏离慈善本质,还会造成心理伤害。

  当然,慈善与公共责任不能混为一谈,并非是说政府部门在企业慈善行为中要完全撒手。比如,当前背景下,相关部门作为信息中转站的作用,仍不可替代。它们有责任将捐助意愿反馈给有需要的民众,同时将民众的实际需求传递给爱心组织或企业,以实现慈善信息的充分对接。

  @荆楚网肖克:作为当地政府来说,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企业送上的超短裙,既可以完成“规定动作”,又可以当“过冬福利”发给残疾老人省下一笔开支,还可以落下一个关心困难群众的好名声,可谓名利双收。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残疾老人的实际困难,更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切实感受,把“责任”二字抛之脑后,把超短裙当作“过冬福利”发放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来残疾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就饱受一些人的冷漠和嘲讽,人格和尊严时常受到践踏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虽然身残,但也是人,也有人格和尊严,平时最怕的是被别人瞧不起,把“超短裙和超短裤”当作“过冬福利”是在践踏和侮辱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往“伤口撒盐”。作为当地政府应该抱着对残疾人关爱和负责的态度,认真思量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切身感受,真真切切地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让残疾老人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还有一个月就到春节了,年终慰问也开始忙碌起来,尤其是对那些贫困、残疾的家庭,送一份温暖成为了年终慰问的重要内容,但是,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竟然是“超短裙”,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给残疾人送“过冬福利”本是一件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如今却变成了笑柄,惹得网上网下骂声一片。这不难看出,把大热天的超短裙和超短裤当成冬天的福利发下去,显然是一种走形式。换句话说地方干部压根就没有把特殊人群的过冬福利当成一回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是为了消库存,不仅如此,明知道这是大热天的衣物,却依然当成过冬福利进行发放,显然这是地方干部的不作为和懒作为,基于这两点,才弄出了这样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作为当地政府来说,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群众而言,接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过冬福利,不是分享“嗟来之食”,而是感受社会的温暖、集体的温度。发过冬福利就是一种物质上的慰问,要送到心坎上,才能带给群众更多的温暖,因此,工作要做在细处,做在小处,要了解群众最真实的需求,带着真心去为民,去服务于民,才能走出形式关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21692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