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女,22岁,大学生,未婚,于2003年8月17 日入院。半个月前病起于恶寒

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曾某,女,22岁,大学生,未婚,于2003年8月17 日入院。半个月前病起于恶寒发热,继而头身困重,呕恶乏力,经服用“藿香正气丸”等,恶寒发热消失,但其他症状未见缓解。现症见:头重身困,嗜卧乏力,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黏不渴,小便不利,大便不爽。T 37.2℃,P 86 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皮肤巩膜黄染,无出血点,胸廓正常,心肺(-),腹平软,无压痛,肝胁下1.5cm,质软,轻触痛,肝区叩击痛,脾未扪及,墨菲征(-)。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血常规:WBC 8.0×10/L,N0.56.L 0.44。血清总胆红素:26.8p,mol/L,ALT:52U/L。

选项

答案

解析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急性起病,以目黄为主症,故诊断为黄疽。本病因湿热内阻所致,湿热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致身目俱黄;湿重于热,湿为阴邪,故其黄色不太鲜明;头身困重为湿邪内阻,清阳不得外发之故;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溏乃湿困脾胃,浊邪不化所致。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为湿重热轻之征。辨证属于阳黄,湿重于热证。
西医诊断依据:①患病初期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四肢无力等前期表现;②体查发现巩膜黄染,肝区叩击痛;③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增高等。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黄疸(阳黄,湿重于热证)。
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30g 猪苓10g 茯苓15g 泽泻15g 白术10g 滑石30g(布包) 木通10g 黄芩10g 连翘10g 石菖蒲10g 白蔻仁10g 藿香10g 薄荷6g 川贝母10g 射干10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16802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