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某,男,56岁,2004.年5月20初诊。5天前因受凉出现喘息,咳嗽,咯白色黏

admin2022-08-02  22

问题 汪某,男,56岁,2004.年5月20初诊。5天前因受凉出现喘息,咳嗽,咯白色黏痰,伴纳呆、呕恶,在家自服蜜炼川贝枇杷膏,症状未见好转。现症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黏痰,纳呆,呕恶,口黏不渴。T 36.5℃,P 86次/分,R 24次/分,BP130/80mmHg,形体肥胖,神清,精神欠佳,表情痛苦,端坐呼吸,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6次/分,律齐,无杂音,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既往有反复喘促史,咳嗽20余年。平素喜食肥甘之品。血常规:WBC 7.8×10/L,N 70%,Hb126g/L,PLT 140×10/L;胸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双下肺野纹理增多。

选项

答案

解析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黏痰,纳呆,呕恶等为主要表现,可诊为喘证,属痰浊阻肺证。患者平素肥胖,喜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失降,故发为喘息;气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黏腻,痰浊阻于中焦,肺胃不和而见呕恶,纳呆,口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皆为痰浊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①患者有反复喘促、咳嗽发作史;②有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黏痰等症状;③体查: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④胸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双下肺野纹理增多。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喘证(痰浊阻肺证)。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陈皮10g  法夏10g  茯苓10g  苏子10g  白芥子10g  莱菔子10g  苍术10g  厚朴10g  甘草6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16800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