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医疗卫生
痹证
痹证
最全题库
2022-08-02
6
问题
痹证
选项
答案
解析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因: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2)内因: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内生;或跌仆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2.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肿胀、酸楚、麻木,或肢体活动不灵。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邪痹经脉,脉道阻滞,迁延不愈,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酿成痰浊瘀血,痰浊瘀血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痰浊瘀血与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
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类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
(1)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病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剂:防风汤加减。
常用药物: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
(2)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剂:乌头汤加减。
常用药物: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蜂蜜、黄芪等。
(3)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剂:薏苡仁汤加减。
常用药物: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等。
2.风湿热痹
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病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剂:白虎加桂枝汤合官痹汤加减。
常用药物: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桂枝、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砂等。
3.痰瘀痹阻证
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病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剂:双合汤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等。
4.肝肾两虚证
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病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剂:补血荣筋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天麻、木瓜等。
【预防与调护】
1.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特别是居住寒冷地区或气候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劳作运动汗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乘热浴冷。内衣汗湿应及时更换,垫褥、被子应勤洗勤晒。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2.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病邪入脏,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行走不便者,应防止跌仆,以免发生骨折。长期卧床者,既要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久病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和消化机能低下,因此,保持病人乐观心境和摄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1679993.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医师类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
医师类
相关试题推荐
A.秦艽 B.威灵仙 C.木瓜 D.羌活 E.独活治疗痹证湿重,筋脉拘挛
A.秦艽 B.威灵仙 C.木瓜 D.羌活 E.独活治疗痹证发热,关节红肿
祛风湿药的功效与主治证是A.祛风湿,治风痹证 B.祛风湿,治寒痹证 C.祛风
治疗风湿痹证,腰膝疫痛,下肢痿软无力,遇劳更甚者,应首选A.防己 B.秦艽
痹证
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A.疼痛 B.酸楚 C.麻木 D.重着 E.痿弱
痿证又称A.厥证 B.痹证 C.痿弱 D.痿蹙 E.痿软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之一A.肿胀 B.重着 C.软弱无力
记载了痹证之手指关节肿大者为"鼓槌风"的著作是A.《证治准绳》 B.《内经》
可治难产,胎衣不下及跌打损伤,痹证,心腹诸痛的药物是A.骨碎补 B.肉桂 C
随机试题
PassageOne[br]SelectandwritedownatleastFOURnaturalobjectstheTim
Somepsychologists(心理学家)maintainthatmentalactssuchasthinkingarenotp
TheYellowPagesisaclassifiedcommercial______thatlistssubscribersaccord
Haveyoufinished(correct)______thestudents’papers?correcting你批改完学生的试卷了吗?此句
下列列出的网络设备中,属于DCE设备的有()。A.集线器 B.帧中继交换机
资料 2013年5月,某审计组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
《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必须向()申请计量认证。A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的病因常见有A.瘀阻脑络 B.瘀
沥青玛蹄脂碎石的优点有()。A.抗滑耐磨 B.抗疲劳 C.接缝处理方便 D
急性盆腔炎治疗原则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