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西周时期,青铜器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逐渐生活化、工具化,农业生产上

练习题库2022-08-02  52

问题 材料1  西周时期,青铜器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逐渐生活化、工具化,农业生产上实行井田制,国家管理体制上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铁器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上“废井田,开阡陌”,国家管理体制上出现了郡县制。材料2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摘自《共产党宣言》材料3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管理体制先后实行了多次改革,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令传达到乡镇一级需要层层转达,比如黑龙江省某乡,接到文件要经过东北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政府、××行署、××县层层传达。1955年宪法,将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确定为省、县、乡三级,但是囿于交通、通讯等的限制,各省份还是保留了地区行署、地级市这一管理层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大型项目从乡镇审批开始,经过县、地级市、省等层层审批,需要盖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公章,影响了项目的推进速度。目前,很多省份开始了“省直管县”改革,尝试减少管理层级,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投资环境。  (1)阐述三则材料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运用原理分析,当前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选项

答案

解析 1.材料1、2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需要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随之发生变革,进而促进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材料3表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 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是根据材料1、2所体现的原理的进一步延伸。材料3主要强调政府管理体制,即政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
  材料中过多的管理层级、繁复的审批手续,大大影响了项目的推进速度,显然是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调整和变革,以精简高效的方针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626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