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月底,环保部相关部

admin2022-08-02  16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月底,环保部相关部门公开约谈L市主要领导。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被约谈城市,L市的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关注。重压之下,L市对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对412家重点污染企业限期限产治理……铁腕治污立竿见影,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指标大幅下降。但环保风暴很快遭遇了新的困境。L市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招商时铺设了一些“绿色通道”,不少企业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部分企业因无环评手续一时难以复产。企业关停后,工人失业又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渐成燃眉之势。环保风暴遇到现实和利益的严峻挑战。对于L市为治污痛下猛药的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环保部官网及不少地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或发表评论,众多网友也争相发声。且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A:用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发展,早晚得淘汰。重病需猛药,现在天蓝水绿,多好啊!B:一个小地主的命,非要过比尔·盖茨的生活,怎么可能!C:政府要达标,企业要生存,百姓要环境。非常难!……决心不等于蛮干,环保和经济的平衡点找不好,再好的决定也会变成二次伤害。D:休克式治霾太惊悚了。在如今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大面积失业和债务危机,简直是生态的大跃进!E:铁腕治污力度值得赞赏,但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意识到方向有问题,是急刹车,还是有个滑行过程?L市这次是狠狠踩了一脚刹车,车停了,但乘客人仰马翻,有的摔得很重,有的勉强站着,还不知能站多久。F:被关停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伤者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只字不提。今天的L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一场空前的铁腕治污风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时间,L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L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直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艰苦的硬仗,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让千万市民看到了山青水绿,享受着洁净的空气。9月16日,环保部解除L市大气污染问题挂牌督办。既让环境好转,又让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选择题。——摘编自央视网(2015年7月3日)、新华网(2015年7月3日)、人民网(2015年7月6日、11月23日)(1)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看,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6分)(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分析】本题的设问可分为两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是“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看”,由材料中可以看出,“铁腕治污”引起的是不同主题对于这种做法的不同看法;第二部分是“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由“关系”一词可以得出要从辩证这一角度回答。将二者联系起来就能够得出——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一关键切入点。
【参考答案】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①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以铁腕治理。从“铁腕治污”我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我国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③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之,经济发展依然是总布局中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治理是总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生态保障。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二者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分析】本题考核的是2016年新增考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考生在答题时要结合“铁腕治污”引发的讨论来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材料中对于环境治理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以及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铁腕治污”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决心,它对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包括:
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②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④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⑤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619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