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一天,三岁的萨米走进幼儿园的积木区小组。“那是

免费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一天,三岁的萨米走进幼儿园的积木区小组。“那是我们的指挥塔”,他指着一个书架的角落对万斯和琳内特说:“开始倒数”,萨米发出命令。他用一个小的木制积木假装对讲机,并对着它讲“5,6,2,4,1,发射!”琳内特让一个洋娃娃按一个假装的按钮,然后火箭就发射了。材料2: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在玩耍着: ①小明注视着另一些儿童玩玩具车、搭积木;②东东、壮壮、璐璐坐在一起,各自玩自己的玩具车、拼图; ③陈陈、安安各自玩积木,有时他们交换积木; ④琪琪、淘淘、超超一起玩拼图,他们轮流拼图片。(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材料1中萨米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2)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发展阶段的看法。(3)根据帕顿的观点,材料2中的各组儿童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4)阐述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观点。

选项

答案

解析 (1)萨米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假装游戏,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假装游戏属于象征性游戏。(2)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发展阶段的看法: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将儿童游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这是个体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也称感觉运动游戏和机能性游戏阶段。儿童主要靠动作和感觉来认识客观事物,游戏的动力在于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获得快感。儿童的游戏形式经常是反复性的动作,如绕着屋子里走或跑,反复地扔一个玩具等。②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但不能完全依赖语言进行思维。主要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幼儿的象征性游戏主要是能够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想的情境或行动,将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如扮过家家、扮医生等。 ③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当儿童的思维发展达到能破除“自我中心化”后,即儿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时,就能学会用别人的观点来校正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儿童在同伴之间会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3)根据帕顿的观点:①小明参与的游戏类型是:无所事事的行为。 ②东东、壮壮、璐璐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平行游戏。 ③陈陈、安安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同伴游戏。④琪琪、淘淘、超超参与的游戏类型是:合作游戏。(4)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观点:帕顿将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社会交往程度分为六个水平:①无所事事的行为:指的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在一边发呆、乱跑、来回走动,对其他小朋友游戏不感兴趣。幼儿经常会发生,每个年龄段都有,而年龄越小越多些。②旁观行为:儿童长时间地站在游戏活动以外,看别人游戏,自己不参与游戏过程。2-3岁较多,但不是儿童游戏的主流,一般发生在幼儿对新情境的适应时。如幼儿园中初入园的儿童身上发生较多些。 ③独自游戏:指儿童独自一个人玩,对别人的游戏不感兴趣。主要发生在2-3岁前。 ④平行游戏:儿童与其他人一起玩相同或相似的玩具或游戏方式。但相互之间不联系,也不相互影响。这一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地游戏。2-4岁间幼儿这种游戏达到高峰。⑤同伴游戏:是指幼儿能在一起玩,也会互借玩具,但没有合作,也没有游戏目标,没有规则的游戏,各自按自己愿望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交谈,但是属于各人说各人的话,互不搭界。是一种缺乏共同组织的游戏。4岁以上达到高峰。⑥合作游戏:是指有组织、有规则,甚至有领袖的共同游戏活动。游戏有共同的目标。如幼儿园中的分组游戏,或者对抗类游戏,下棋等都是合作游戏。5岁以后儿童形成合作游戏。 皮亚杰是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而帕顿则是从社会交往程度的角度探索儿童游戏的各种水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313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