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最全题库2022-08-02  55

问题 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求全距。全距指最大数和最小数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距。从被分组的数据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二者相减所得差数就是全距。
(2)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合i表示。决定组距的大小需要以全距为参考。全距大,则组距可以大一些;全距小,则组距可以小一些。组数的多少根据组距的多少来定。如果数据个数在100以上,习惯上一般分10~20组,但经常取l2~16组。数据个数较少时,一般分为7~9组。如果数据的总体分为正态,那么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组数(K),这样可使分组满足渐进最优关系。K=1.87(N-1)2/5(N为数据个数,K取近似整数)。
(3)列出分组区间。分组区间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之间的距离,又叫组限。起点值称为组下限,终点值称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在列出分组区间时要注意一下几点:在列出的分组区间内,最高组区间应包含最大的数据,最小组应包含最小的数据;最大组或最小组最好是组距i的倍数;各分组区间一般在纵坐标上按照顺序排列,数值大的分组区间排在上面,数值小的分组区间排在下面;等级次数时,要按照精确组限将数据归类划分到相应的组别中。
(4)等级次数。依次将数据等级到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一般用画线计数或写“正”字的方法。数据的总个数是否相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306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