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对于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并不适

题库2022-08-02  95

问题 精神分析对于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并不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并不完整。精神分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的观点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开始片面的重视本能和性的作用,发展到开始注重意识的作用,对于西方乃至中国的文化和现实,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心理发展学说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

(1)无意识理论: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二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领域。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不很重要,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如果将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2)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三个部分:①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②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③超我:超我也称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的自我。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3)性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经开始。他把人的性心理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阶段(0~1岁左右);②肛欲阶段(1~3岁左右);③性器欲阶段(3~6岁左右);④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⑤青春期阶段(12岁~18岁)。

(4)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的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威胁。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使所有人看到了人的生物属性的需要和无意识对人的影响作用,这是他们的贡献。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他们的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论,这些都是错误的,尤其在我国的文化下更不合适。
我们可以看到,引入“无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这些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人格和行为,也会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引入的同时,要注意具体概念的本土化。在西方文化下形成的“无意识”和“自我”等具体内容一定与中国文化下形成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异。在西方文化中性本能是“本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文化下一定是有所不同的。而在中国文化下,中国人的独特“无意识”、“自我”、“本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中国心理学家认真研究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引入或者弃而不用。精神分析中的防御机制的应用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也可以经常看到,只是在具体方式的选择上同西方社会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它都是人类社会文化,因此,一定有相似的人的本质特性,然后在不同文化的作用下,其表现方式和具体内容会有部分差异。所以,我们一定要吸收精神分析中的普遍原理,采用一种新的、深刻的观点认识中国的人的本质,同时,注重文化区别,对具体的文化差异和表现进行新的界定。发展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神分析理论,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文化和现实的要求,并使中国的心理学不断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87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