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教育现象: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

admin2022-08-02  57

问题 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教育现象: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的 意思写成语”。一个题目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 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看图说话”,图上画 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色的麦田里捉蝴蝶。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的同学的答 案是“庄家丰收了”,老师就判错。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 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不是每一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 教参的人的思想。语文教学变得如此僵化和教条,语言和文学的“神”怎么能存在呢!

选项

答案

解析 从作用的方向上来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 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和教育的享用功能。 固然,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然而,这种正向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功能。正如《学 会生存》所指出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材料中所 述的现象就是压抑儿童创造精神的力量。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 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正如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针对上述例子,克服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中出现的负向 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 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作教育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迫使学生就 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看作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 待他们、赏识他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38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