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实践分析大学理念在教改 中的重要作用。

admin2022-08-02  41

问题 试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实践分析大学理念在教改 中的重要作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在人们的热 切期望中就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 主要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提出“循‘思想自由’ 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自创办至蔡元培改 革前,北大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自开办到1911年。此时学校的制度主要 模仿日本,教学方针是张之洞所谓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其中,中学可以说还有点研究院性 质,而西学则基本上属于装饰。第二个阶段是 1911—1917年。此时民国初立,经科被并人文 科,“中学”退为装饰。在这一阶段,“西学”的地 位虽然上升,但只是处于贩卖知识的状态,根本 无从谈及研究学理,仅仅是在形式上照搬西方的 体制,而西方大学体制最核心的部分——追求真 理的学术自由精神却完全付之阙如,倒是四处游 荡着科举的阴魂。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 落后,整个学校腐化堕落,暮气沉沉,学生吸食鸦 片、赌博、嫖妓,学风之靡废更是司空见惯。当此 之时,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之职,首先面对的就 是大学改革的问题,而大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则是 大学理念的确立。蔡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 说中开宗明义地宣称:“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 宗旨,欲求宗旨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认为,大学既然是纯粹传授和研究学问的地 方,那么尽可能地造就大学学术自由是最重要的内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则根本无从谈 起大学改革。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受威廉-冯?洪堡的大学理念影响较深,因此提出“循‘思 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并把此作为 北大改革的终极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北 大一扫旧习,开创了辉煌的时代。 ② 在先进理念支配下的人才观。教育理念 确定后才能拉开教学改革的帷幕,教学改革首先 要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确 定什么样的人才观。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在课程 和学制上追求的是贯通中西。他对西方的学制 和文化是积极引进的,但他的引进以学术自由为 核心,其最后的目的是求得中国学术的自主发 展,而不是求得在形式上与西方的亦步亦趋,抑 或沦为西方教育的附庸。他说:"我对于各家学 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 包,无论各种学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 未达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 自由发展。"在这种办学方针指导下,聘请教员只 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唯才是举,不拘 一格”。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也请筹 安会的刘师培;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 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 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 ③ 唯才是举人才观支配下的教学实践3 A.自由之思想,自由之学术。自由之思想造就了 自由之学术。陈独秀和刘师培,你讲你的“马列 主义”,他讲他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新 青年》进北大,蔡元培拨经费支持;保守派要办 《国故》杂志与《新青年》唱对台戏,蔡元培同样 给予经费支持。B.自由之教学,教学之自由。北 大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都赋予教师绝对的自 由,教师根据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 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自主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 内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学的积 极性。 综上所述,辨析北大几十年前的改革,北大 为什么会在短短数十年的发展中一跃成为中国 大学的典范?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深人思考的 问题。很多学者撷取众多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大改革的经验,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要 点,但从其本质的原因来看,则在于大学理念的 变革。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在谈论教改,也在 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但时至今日我们没有 一个教育家领导的高等教育改革能与蔡元培领 导的那场改革相媲美。究其原因,我们的改革只 注重教育过程的改革,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改 革,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蔡元培的改革实 践充分地证明没有理念上的革新,没有办学思想 的脱胎换骨,一切的改革都是水中月,都是雾 中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36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