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积累的基本教育经验。

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分析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积累的基本教育经验。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教育为政治服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并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共面临的中心任务。根据地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①在安排各类教育时,正确处理了在特定环境下的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由于物质力量缺乏,加上当时斗争的需要,成人是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的承担者,必须首先加以培养。认清这种形势,在决定教育优先发展的部门时,在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首先注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首先注重干部教育,作出“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重要选择。②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服从战争需要。以武装斗争抗击敌对势力,捍卫根据地人民政权和群众安全,是斗争的中心任务。教育的内容就必须反映这一需要。③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一切因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抗战时期,延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培养新人民和新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根据地也积极发展生产,以保证前线和后方的基本物质需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生产劳动,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
(3)依靠群众办学。一方面当时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缺乏,政府有限的物力、人才难以大量投入教育;另一方面,群众又有极大的受教育的愿望。在这种条件下,只能采取依靠群众办学,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毛泽东对根据地群众办学经验做了精到的概括:“一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是群众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依据群众需要,出于群众自愿,并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成为根据地教育的巨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18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