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

最全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分析《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做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教与学紧密相连,互相促进。“虽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对于这段话,有人认为是专指教师而言,教中遇到困惑之处,深感学识不足,更加努力进修。有人认为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说,教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提高。我们认为前者较合原意,后者为引申之意。
(2)尊师重道。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抬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教师又严格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同时,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不善学关系极大。
(3)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二者需有结合。
(4)豫、时、孙、摩。总结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规律。包括四项具体原则,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豫——“禁于未发之为豫”,就是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走在前头,以便禁于未发,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积习已深再去禁止则极难矫正。时——“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否则时过境迁,毫无成效。孙——“不陵节而施之为孙”,顺序,循序渐进。知识有内在系统,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能颠倒跳过,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学业,即使勉强毕了业,也很快就忘了所学的东西。摩——“相观而善之为摩”,相互观摩,同学间取长补短。切磋琢磨,相互启发,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开阔眼界,增广见闻。
(5)启发诱导。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迭。道而不牵则和,强而不抑则易,开而不达则思。和、易、思,可谓善矣”。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需教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导而不牵,积极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强而不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压抑。开而不达,教师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项原则中心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6)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过多庞杂,贪多勿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都是缺点但因人而异。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育得法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面广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王夫之曰:“多、寡、易、止,虽各有其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易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也。”要求教师掌握教育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我们不能抛弃以前的优良文化遗产而去追逐外国的没有文化根基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15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