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

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已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困诣县自首。曰: “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禄福长尹嘉义之,解印绶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 “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 ”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太常张奂嘉叹,以束礼之。 --------《后汉书 .列女传》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赵娥的行为是何性质?依汉律,对此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2)赵娥报仇后到县衙自首。汉承秦制,秦朝关于自首的规定如何?唐朝又是如何对自首加以完善的? (3)该案反映出中国古代怎样的礼法关系?

选项

答案

解析 (1)赵娥的行为是在为父报仇的故意杀人行为。此行为在汉代应以杀人罪判处死刑。 (2)秦朝称自首为“自出”,对自首者处刑从轻。唐律对自首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关于自首构成的法定条件,并区分“自首”和“自新” ;对“自首不实”和“自首不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规定对某些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减免刑罚; 规定自首者虽可免罪, 但赃物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3)理法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所谓“出礼而入刑” ,体现了理法之间的互补关系。儒家伦理主张孝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本案中,围绕赵娥的杀人行为, 伦理认同而法律严惩, 体现了在为父报仇杀人问题上的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在以后各朝中,此类行为往往因统治者提倡孝道而受到宽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19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