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到公元1世纪佛教的形成和传播。

资格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公元前6到公元1世纪佛教的形成和传播。

选项

答案

解析 (1)佛教的形成
  佛教是公元前6~前5世纪时古印度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6年)创立的宗教。它的发展历史,根据印度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期和它本身的变化,自公元前6世纪到1世纪,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6、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1世纪中叶)和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7世纪)。
  ①原始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是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
  ②部派佛教时期
  部派佛教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阶段,也是这个时期佛教僧团所形成的各个部派的合称。在佛陀灭度之后,由大迦叶于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集结(又称为王舍城集结),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建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与僧团戒律。大迦叶尊者发起第一次集结,集结出经、律、论三藏。无法参与的僧团大众,在洞窟外自行集结,称为窟外集结。窟外集结所产生的经典,被称为杂藏。其中方广经,即是大乘佛教经典的前身。
  ③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左右,在当时印度的佛教团体中,开始出现一群不急于自我解脱,而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修行者,他们认为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获得自我解脱,更重要的是要救度众生,使众生都达到觉悟。于是,他们根据《大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等佛教经典来进行修持和传教,大乘佛教自此在印度兴起。所谓“大乘”,就是大的交通工具,即“获得真知、达到解脱的大的途径与方法”。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大乘修行者将以前的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中的一些流派贬称为“小乘”,意思是小的交通工具,小的途径与方法。
  (2)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向外传播,开始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8年~前232年)。这是因为,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伴随着它的对外侵略,佛教首先由恒河流域一带传到了古印度各地。其次,在公元1世纪前后,由印度次大陆通过西域北传到我国,后又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蒙古、越南等地。在公元2世纪之后,它又由印度次大陆传到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和我国云南省的傣、崩龙、布朗等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138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