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理论”分析商品经济关系对经济活动当事人可能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说明“商品

admin2022-08-02  40

问题 从“经济理论”分析商品经济关系对经济活动当事人可能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说明“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选项

答案

解析 (1)经济理性是指经济活动的任何参与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对于消费者,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对于生产者,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商品经济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要借助于货币交换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兖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激励约束机制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机制,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机制。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商品经济关系对经济活动当事人可能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体现在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上。(3)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必然要作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各个方面,决定着商品生产的方向,调节着整个商品经济的运动。具体来说,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经济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完全按照价格信号来决定自己是否生产这种产品。正是部门之间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商品生产者决策的依据,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价格高的因而也是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投入。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就是这样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调节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不断恢复社会生产各部门被破坏的客观比例关系,促使社会生产各部门经常保持基本平衡的关系。②自发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门内部的竞争,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一激励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③导致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和经济分化。部门内部的竞争,使那些生产条件好、能够采用先进技术、经营管理有方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生产条件差又不思改进或不能改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逐步被淘汰。(4)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绝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是因为:①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②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达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进化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规律性的结果。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革命变革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使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我们必须利用和继承,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摆脱贫困,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的外延从工农业产品扩大到服务产品,只有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都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7089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