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意义;

资格题库2022-08-02  31

问题 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意义;

选项

答案

解析 双支柱包括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其意义在于: (1)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弥补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重大缺陷: ①从宏观角度看,1980s 以来,随着新共识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不一致理论的提出,出于增强规则性和透明度的考虑,主流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围绕单一目标(CPI 稳定)和单一工具(短期利率)的方向发展。但 08 年金融危机暴露出以 CPI 为锚的货币政策框架存在较大 缺陷:CPI 衡量的只是商品劳务价格,所以 CPI 的稳定只意味着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稳定。 08 年金融危机的实践也显示: CPI 实际上是一种滞后指标,当 CPI 发生变化时可能已经处于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前夕,所以只盯 CPI 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②从微观角度看,传统金融监管的核心是保持个体机构的稳健。但由于“合成谬误”问题的存在,个体稳健不等于整体稳健: I.从时间轴上看,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很多正反馈环,使得系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包括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信用评级的顺周期性、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等。II.从空间轴上看,相关联的机构和市场间由于风险传染会导致系统性破坏。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个体风险的传染性加剧了整体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监管失控,进而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③因而,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一块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也成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宏观审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块空白,它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采用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视角,着力于减缓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和风险传染性对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在我国,以 MPA 为代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分别针对时间轴和空间轴设计相应的宏观审慎工具:A.针对时间轴问题,主要通过对资本水平、杠杆率等提出动态的逆周期要求进行缓解,如 MPA 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要求与杠杆率要求等;B.针对空间轴问题,主要通过识别和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MPA 中对不同类型系统重要性机构要求不同)、降低金融机构间业务敞口(限制同业负债比重)进行缓解。 ②宏观审慎政策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补充,减轻货币政策的负担,强化调控效果。 I.减轻货币政策负担:货币政策调控存在是否将资产价格纳入反应函数的困境。如果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则过多目标的设立会影响单个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违背了丁伯根法则;因而传统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应对方式一般是“事后清理”,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存在不对称性,从而会显著加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促使资产价格泡沫。宏观审慎政策的引入则有助于减轻货币政策的负担,通过宏观审慎工具的创新来提前应对资产价格泡沫,在防范危机爆发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他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外溢效应。 II.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强化货币政策调控效果。i.通常情况下,两者方向一致:经济萧条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双松来促进经济复苏;经济繁荣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双紧来促进经济收缩。两者的有序协调可以强化政策效果; ii.在某些情况下,两者的方向相反:比如 A.当经济萧条时,实体回报率较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不一定能进入实体经济,而可能会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推高金融体系杠杆率、酝酿金融风险、弱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个时候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同时,可以适当收紧宏观审慎监管,抑制金融体系内部加杠杆;B.当经济过热时,如果杠杆率和资产价格已经过高,实施加息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迅速刺破泡沫,造成次生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个时候可以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首先适当收紧宏观审慎政策(比如通过 MPA 约束银行信贷投放)以促使杠杆率和资产价格软着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7067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