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学历类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admin
2022-08-02
13
问题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选项
答案
解析
(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
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以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
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677701.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理论专升本题库专升本成考分类
教育理论专升本
专升本成考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湿式报警阀漏水的常见故障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平时该关闭的阀
对一座剧院主动防火系统进行分析包括()。A.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 B.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危险源的确定可以通过()进行。A.经验判断 B.技术
关于事件树分析法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事故连锁越多,系统越危
预先危险性分析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危险分级,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其中Ⅱ级对应的是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A.安全检查表法 B.事件树
下列()方法可以用于发生火灾事故后分析事故原因()。A.安全检查表法
应急预案演练准备工作中,制定演练计划的内容包括()。A.分析演练需求 B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内容是()。A.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
随机试题
[originaltext]Nowlet’stakealookatsomewaysinwhichwecanincreaset
试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衡量标准。
石灰土配比设计应准确,通过配比确定石灰最佳含量和石灰的最佳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的
静注琥珀胆碱可能发生Ⅱ相阻滞,其与哪些因素有关()A.药量达7~10mg/k
不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干预指标的是A.同型半胱氨酸 B.体质指数 C.任意时间血
室内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常用的形式为()。A:器具通气管 B:安全通气管 C
碎石含泥量试验,方孔筛的规格是()。A.75μm,1.18mm B.80
孕妇,32岁,妊娠31周。患者阴道少量出血3d,感下腹坠痛2h。听诊:胎心146
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可以把客户划分为()。 Ⅰ.风险厌恶型 Ⅱ.风险规避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分包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可以承揽分包工程业务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