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念刘和珍君① 鲁迅 中华民国十五年②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

最全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一记念刘和珍君①鲁迅中华民国十五年②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③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④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⑤,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⑥,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⑦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长歌当哭⑥,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⑨,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⑩了。我将深味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 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①,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②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③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⑤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⑥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⑦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⑧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⑨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⑩,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⑧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⑩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⑩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①。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②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③;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④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六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⑤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⑥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⑦,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⑧,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⑨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⑩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七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①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四月一日。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选项

答案

解析 【学习提示】 一、题解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与杨德群等爱国青年一起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配合反动当局,接连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污蔑、中伤爱国青年。鲁迅目睹惨案和阴险文人的丑恶嘴脸,忍无可忍,毅然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死难烈士,反击反动势力,激励爱国青年吸取教训,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行。君,是对人的尊称。全文共七节,它们各自独立。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惨案发生的详细经过,而是抓住一些细节来抒发极度悲愤的心情。文章看似凌乱,实乃一气呵成,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始终。文章边叙边议,用语犀利,不少警句至今仍给人以极大的启示。二、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对刘和珍等人的沉痛悼念,热情地歌颂了爱国青年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愤怒地揭露和抨击了反动军阀残杀爱国青年的罪恶行径和“帮闲文人”的无耻、阴险,总结了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三、段落层次全文按序号共分为七节。第一节,交代写作原因、目的。第二节,继续深入阐述写作原委。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写刘和珍生前表现和就义经过。第六节、第七节,总结全文:第六节侧重写历史教训,第七节侧重写烈士慷慨赴死的意义和影响。 .四、写作特点1.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本文第三、第五节偏重叙事,第六、第七节侧重于议论,而抒情则贯穿在叙事、议论之中。有的章节叙事、议论、抒情穿插使用。如在第四节中,文章先是叙述噩耗传来的情形,接着便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指陈反动政府对爱国学生的诬陷与虐杀,然后以既是议论又饱含强烈感情的句子——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来表达心中的郁愤。这样,便把对事实的陈述、本质的分析、感情的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和激动人心。2.写法灵活、自然。本文是以“三·一八”事件为背景,以刘和珍为主要记叙对象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像一般人写悼念文章那样,先写死者生平,再述死者功德,而是从追悼会上程君正告那里破题的。这样写,真实、自然,既不落俗套,又便于抓住刘和珍作为一个爱国青年的特点展开回忆、联想,便于组织材料和抒发感情。文章中,鲁迅先生着重回忆了、刘和珍的三件事:一是追求真理,毅然预订销行寥落的《莽原》;二是反对执政府迫害学生而被强拖出校;、三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在政府门前喋血。这三件事都闪烁着刘和珍爱国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鲁迅先生对爱国学生的深情和敬佩,同时也揭露了反动派镇压革命的凶残和卑鄙无耻。在这充满“爱”与“恨”的回忆中,同志的友爱、诗人的激情、战士的愤怒同时迸发,形成了以感情为线索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是一般悼念文章不可比拟的。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本文语言凝练、含蓄、深邃、犀利,在热烈与冷峻之中,透着阳刚之美,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这主要得力于富有表现力的“对偶”、“反复”、“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1.正:严正。2.当:当作。3.定:停止。4.涤:洗。5.攒:集中。6.苟:苟且。7.虐:暴虐。8.绯:大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6619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