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某煤矿掘进队作业人员一部分在平巷掘进,一部分人在上风眼运料。由于绞车

admin2022-08-02  28

问题 7月28日,某煤矿掘进队作业人员一部分在平巷掘进,一部分人在上风眼运料。由于绞车信号失灵尚未修好,工作面又急于施工,就用人喊话联系提料,但局部通风机距离绞车较近,噪声较大(局部通风机没安消声器),喊话听不清,便关闭局部通风机进行喊话联系运料。6时15分时,人员全部升井。 二班工人8时30分到达工作面,发现局部通风机停风时,没人处理,当班副队长即派人修理打点信号,该名工人接到任务后,怕麻烦、图省事,在无风地点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场伤亡多人。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 2.简述关于瓦斯排放管理的规定。 3.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4.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事故原因: (1)忽视安全,追求进度。在绞车信号没处理好时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运料;局部通风机没安消声器;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造成瓦斯积聚。
(2)干部违章指挥。在没有对工作面积存的瓦斯进行排放的情况下,指挥工人带电作业,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有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甲烷浓度最高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 m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停风区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甲烷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超过3.O%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甲烷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超过1.5%,且混合风流经过的所有巷道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甲烷浓度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3.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有:①瓦斯在空气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②必须有高温火源:③必须有足够的氧气。以上3个条件同时存在时瓦斯才能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
(1)瓦斯浓度。在空气中,瓦斯浓度小于5%时没有爆炸性,但是这种低浓度瓦斯可以在火源周围燃烧,当火源消失时瓦斯不能继续燃烧;瓦斯浓度在5%~16%时有爆炸性,当瓦斯浓度为9.5%时爆炸威力最大:瓦斯浓度超过16%(如果瓦斯在整个空间中的分布是均匀的)时,则既不能燃烧,也不能爆炸,但是这种高浓度瓦斯具有潜在的爆炸危险,混入新鲜空气之后有可能爆炸。
(2)高温热源。实验表明,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煤矿井下有多种可能出现的火源都有引燃瓦斯的可能,如吸烟、电焊和气焊、外因火灾和自然发火、电火花、井下爆炸特别是违章爆破、摩擦碰撞以及静电放电产生的高温或火花等。
(3)氧气浓度。瓦斯爆炸的实质是瓦斯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瓦斯爆炸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氧气浓度的高低决定着爆炸能否发生和爆炸威力的大小,氧气浓度小于12%时瓦斯就不再具有爆炸性。
4.防范措施:
(1)加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2)加强局部通风机的管理。
(3)加强瓦斯检查工责任心教育,现场交接班,认真按其职责检查处理瓦斯。
(4)加强井下电器失爆检查及电工的安全教育,杜绝带电违章作业。
(5)从设计人手,合理布置生产顺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972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