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16年5月3日,该厂氨气

admin2022-08-02  25

问题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1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工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1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选项

答案

解析 1.应急准备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根据以上场景描述,该厂在应急准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
(2)防护面具陈旧、数量不够,说明该厂对应急资源准备不足。
(3)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出现氨气泄漏时,不知如何处理、向什么方向疏散。
(4)未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存在问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仅由安全科编制。
改进建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人力资源、卫生环境等部门共同组成编写组编写,预案编制完成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存在问题:预案经安全科长审查,由生产副厂长签发。改进建议:预案应经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修订和评审,即进行内部评审。如果涉及外单位,还应该进行外部评审。经过评审的预案,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厂长)批准、签发。
(3)存在问题: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改进建议:应该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4)存在问题:员工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改进建议: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建立电子化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
(5)存在问题:预案编写完成后没有演练、评审和修订。
改进建议:预案签发后应组织演练、再评审和再修订。
(6)存在问题:预案没有及时更新,签发日期为2015年7月8日,原负责签发的副厂长调离,2016年5月3日发生事故。
改进建议:厂内有关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7)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改进建议:应急预案应向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3.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做出。
(2)疏散工作的组织。
(3)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4)非事故现场人员撤离的方式、方法。
(5)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6)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
(7)疏散运输工具(必要时)。
(8)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9)安全庇护场所及生活安置(必要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954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