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木,周边有耕

admin2022-08-02  20

问题 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木,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  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  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m3/d,用泵站输送至选矿厂。矿厂年排尾矿3.06×104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该沟谷东西走向,纵深较长,汇水面积15km2;沟底纵坡较平缓,有少量耕地,沟谷两侧坡较陡,生长较茂密的灌木;有一自北向南的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处流过,河流沿岸主要为耕地。沟口附近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现有20户居民。  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坝址下设置渗水收集池,尾矿坝渗水和澄清水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尾矿库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障尾矿筑坝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大于100米的尾矿干滩。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根据本项目特点,对于岩土剥离、地表清理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1)地表清理、破坏植被,区域改变土地利用格局对植被(灌木)生物量、生产力、物种、覆盖率的影响,造成一定的生态效益损失;
  (2)地表清理、岩石剥离会占用周围农田,导致农田的减少,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可能导致土地及农田沙化和异质化;
  (3)由于岩土剥离,改变地表应力,诱发滑坡、泥石流和塌方等地质灾害;
  (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5)由于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改变动物生境,对动物种类、数量及活动的影响,并可能阻塞野生动物的通道;
  (6)剥离废石堆存对景观影响;
  (7)剥离废石堆、地表清理,破坏地表植被,将加剧区域水土流失。
2.根据本项目特点,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
  (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
  (2)地下水位下降也有可能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导致周围农田作物的产量降低;
  (3)抽排地下水也容易导致地表下沉,形成“漏斗”;
  (4)地表剥离、采矿作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容易使下游河流地表水水质变差;
  (5)采选废水和地下涌水排放对地表水水质影响;
  (6)对矿区由南向北河流的影响,采矿废水一旦排入地表水体——矿区由南向北的河流,则会对该地表水造成污染影响。
3.根据本项目特点,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生物多样性情况。
  (2)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
  (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实测或估算其生物量。
  (5)进行样地收割调查,调查其生物量,生产力。
4.根据本项目特点,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1)尾矿放矿及堆存过程中不断扩占土地,使得植被面积、生物量和耕地减少,动植物生境遭到破坏;占用15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导致沟口外河流水量减少;还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2)尾矿干滩及筑坝的尾矿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3)尾矿区人员活动及尾矿坝堆高作业的噪声影响。
  (4)尾矿库渗漏可能对地下水以及下游居民用水产生影响。
  (5)尾矿库对周边区域的景观影响。
  (6)溃坝风险影响,特别是对下游1000米处河道的影响(如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对河水水质,水生生物,下游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产生影响)和20户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
  (7)生活垃圾处置不好可能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5.(1)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不能确定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
  (2)理由:“20户居民处于沟口附近”的位置并不确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30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