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35km2区块,年产原油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

admin2022-08-02  19

问题 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35km2区块,年产原油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该区块新建油井800口,大多数采用丛式井;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集输管线长约110km,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开发区块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区内有小水塘分布,小河甲流经区内,并在区块外9km处汇入中型河乙,在交汇口处下游8km处进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区块内有一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600hm2,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井场和管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最近距离为500m。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一次。开发区块内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如图所示(单位:hm2)。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2.指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4.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完井后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存在问题,简述理由。5.简述输油管道施工对生态的影响。6. 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评价?说明理由。7.指出基本农田影响评价因素。8.给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9.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本工程施工期对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否有不利影响?11. 简述油田落地油的来源,给出控制方案?12.对区块内的草地,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13.处于农田区的井场,封井后应做哪些工作?14.给出钻井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的处理途径。15.给出工程调查与分析的主要内容。16.对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应调查哪些内容?17.对草地生态系统应调查哪些功能性指标?18.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除常规评价外,还有必要提出应做哪些工作?

选项

答案

解析 1.(1)由于本项目500m外涉及敏感目标,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2)因为本项目有非局部、潜在的、长期的、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要从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和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来确定评价范围。因此,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应为重要评价因子(地表水、生物量等)受影响的方向,扩展距离不小于8~30km,至少应将区块外17km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包括在内。
  (3)对于开采范围,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2~3km(影响区边界涉及自然保护区部分外扩3km)。
  (4)井场及集输管线评价范围为工程占地区外围500m,但由于500m外涉及敏感保护目标一省级自然保护区,虽然在保护区内没有任何生产活动,井场、集输管理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将该保护区包括在内。
2. 本项目的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草地、林地、河流甲及水塘。
3.(1)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源项主要是钻井作业井喷事故、集输管线破裂、站场等储油设施破损油类外泄或遇火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
  (2)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主要是石油烃外泄造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植被的污染,甚至遇火引发环境风险事故。具体包括:
  ①污染空气对人群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②落地油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使土壤透气性下降,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
  ③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与繁殖,影响地表水功能。
  ④石油烃类着火发生爆炸易酿成安全事故,同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危害;在灭火过程中大量的人员、机械活动对生态的破坏,还存在灭火剂对环境的污染。
4. (1)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采取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这三类物质虽然均产生于井场钻井过程,但分别属于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其具体来源、成分均不同,不应混合在一起处理,且现状处理方式不符合固废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而应分别进行处理。
5.根据本项目特点,输油管道对生态的影响如下:
  (1)施工将改变原来的土地利用类型。
  (2)施工破坏了原地表的土壤层。
  (3)施工破坏植被,形成一个较宽的破坏带。
  (4)管沟开挖产生较多的土石方,在两侧堆放,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5)管道虽然距离自然保护区有500m,虽然不占用保护区,但施工会产生间接不利影响:①临时用地的变更可能选择在距离保护区更近的区域;②施工活动对林内野生动物的干扰;③使保护区外围地带的生态环境变差。
6.(1)生态影响评价应为一级评价。
  (2)理由:工程开发境界范围较大,且区块内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均为生态敏感区。
7.分析评价对基本农田面积、分布、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灌溉条件、农作物产量、农民劳作等的不利影响。
8.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包括:
  (1)开发区的生产废水不得排放至小河甲,更不得排放至河流乙。
  (2)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时应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采取盾构法在河床底部顶管穿越,或架空高架通过,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在穿越河流段设置接口、阀门等容易发生泄漏的环节。
  (3)避免抽采及运输过程中落地油进入水源保护区内。
9.(1)区块内的小河甲至乙河河段。
  (2)考虑到交汇口下游8km有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评价范围应延伸至二级水源保护区。
10.虽然工程在保护区内无任何生产活动,但施工期的机械及人员活动对保护区还是有影响的。
  (1)由于井场及管线距离保护区较近,如果管理不严,施工噪声会影响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活动;
  (2)临时工程变化,也可能影响到保护区环境质量;
  (3)施工扬尘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影响保护区空气质量;
  (4)井场排放的废水等污染物也存在进入保护区的可能性;
  (5)施工人员也有进入保护区活动的可能性,保护区的树木也有被非法砍伐的可能性。
11.(1)油田落地油的来源为:
  ①井下作业过程中散落地面的原油;在试油、压裂、修井等作业过程中,从井口放喷的原油;起下油管、抽油杆散落地面原油。
  ②事故落地原油,在原油集输过程中,由于管线、阀门的跑、冒、滴、漏散落地面的原油,人为破坏散落地面的原油,井喷事故产生的落地油。
  (2)落地原油控制:
  ①推广应用无污染作业,控制原油不落地;
  ②加强落地原油的回收,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奖罚分明;
  ③加强管理及设备养护、维修和更换,减少跑、冒、滴、漏;
  ④试油、作业、试井、清防蜡时,采取防喷措施,用缺罐承接油、含油污泥、废水;
  ⑤取消土油池,代之以罐,避免原油落地。
12.首先要弄清草地性质、类型与用途、不同覆盖度草地的分布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工程建设占用草地的面积,特别是临时用地尽可能避免占用草被层丰富的地区;
  (2)划分施工路线和运输道路的宽度,施工车辆不得随意辗压草地;
  (3)对受到破坏的草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恢复;
  (4)不捕杀草地内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受保护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
13.处于农田区的井场,封井后应做的工作有:
  (1)及时对井场周边的土地进行调查或监测,确定是否受到落地油的污染;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污染治理或土地恢复,适合耕作的继续用于耕作,不适合耕作的可恢复为林地或草地;
  (3)封井后仍需对井场进行后续监测。
14.钻井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的处理途径如下:
  (1)钻井泥浆。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其次进行回填处理,也可以采取坑内密封、土地耕作、固化或固液分离等处理方法。
  (2)钻井岩屑。加入适当添加剂后可制成建筑材料,如砖等;稍作处理后,钻屑可用来铺路,用来填坑或围淤造田等。
  (3)应使用钻井废水冲洗钻台、钻杆,水刹车、泵拉杆等冷却循环使用,提高钻井用水的重复使用率。当然也可以将钻井废水处理后回注井下。
15.工程调查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类型、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工程占地规模、工程空间布局、工程运行方式、施工方案、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生态保护措施。
  (2)识别、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以施工期和营运期为调查分析重点。
16.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应调查的内容有:
  (1)陆生生物应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类、种群特征、珍稀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的威胁或生态环境问题。
  (2)水生生物应调查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及保护物种。
17.调查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功能、草地景观与文化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生产生活物质的社会经济发展功能。
18.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为一级评价,按照有关要求应做生态影响后评价,并进行施工的生态环境监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9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