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企业拟建于工业区,工业区集中供水、供电。建有污水处理厂。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已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某石化企业拟建于工业区,工业区集中供水、供电。建有污水处理厂。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已建两套耗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正在新建一套改造型SBR50m3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工业区各企业生产废水,废水处理达标后由同一排放管深海排放。废水排放口西北8km海域有水产养殖区,在其附近设有定期检测设备。  分为石化生产装置区、中间罐区、厂内原料产品罐区、码头原料罐区、综合管理设施区和污水处理场。在污水处理场东南角设基础防渗的露天固废临时贮存场,部分生产装置废水产生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股废水中含难生化降解的硝基苯类污染物。  废水预处理方案为A、B、C三股废水直接混合后进行除油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送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运营期内拟在定期监测站位对海水水质、海洋表层沉积物、生物进行硝基苯类定期监测。拟建项目部分生产装置废水产生情况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本项目废水预处理去除石油类可采用哪些处理方法?2.根据A、B、C三股废水的特征,简述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优化污水处理方案。3.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是否可送厂区固废临时贮存场暂存?说明理由。4.厂内污水处理厂调节池、曝气池是主要的恶臭源,简述减轻其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5.说明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的作用。6.本项目深海排放,为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应了解哪些内容?7.如项目所在工业区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则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可简化哪些内容?8.指出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源。9.说明工业区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可否作为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0.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本项目与工业园区规划的符合性?

选项

答案

解析 1.废水处理一般选用隔油池、浮选、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针对本项目废水预处理去除石油类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1)物理法:隔油池、离心分离法、粗粒化法、膜分离法。
  (2)化学法:酸化法、化学氧化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
  (3)物理化学法:破乳或反相破乳法、浮选法、吸附法、磁吸附分离法。
  (4)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2. (1)根据题干表中所给信息,A、B、C三股废水直接混合后进行除油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并不可行。因为A、B两股废水的特征相似相近,可生化性好(B/C为0.3和0.5),且石油类和氨氮浓度较高;而C股废水含难生化降解的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极差,不应混合处理。
  (2)优化方案为:A、B两股废水混合后进行除油处理和生化处理,C股废水应预先采用厌氧法或氧化法,提高其可生化性,去除里面的硝基苯然后与A、B两股废水混合进行生化处理。

3.(1)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不能送厂区固废临时贮存场暂存。
  (2)本项目“在污水处理场东南角设基底防渗的露天固废临时贮存场”,而其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固废含石油类和硝基苯类废物,属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除防渗外,还应做好“三防(防风、防雨、防晒)”工作,不得露天堆放。基础防渗的防渗层为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

4.减轻调节池、曝气池恶臭的可行措施有:
  ①对调节池等进行加盖密闭处理,避免臭气外漏;
  ②然后对产生的臭气进行集中收集;
  ③对收集到的臭气进行脱臭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或者加入化学物质或者其他生化方法等脱臭),把处理干净的气体排放。
5.由于硝基苯属于难生化降解污染物,且毒性较大,并会在海洋表面沉积物、生物(尤其是养殖的水产)体内富集,再通过生物链的作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在水产养殖区附近设定期监测站位,并在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监测其累积效应,从而反映该项目废水对水产养殖区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海水水质、海洋表面沉积物、生物)的影响程度。
  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的作用有:
  (1)通过对海水水质、海洋表层沉积物、生物体进行监测,可以了解硝基苯类污染物在水体及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放大”作用的表现。
  (2)对指导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体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防范企业超标排放或发生环境风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4)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法、科学、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6.本项目进行深海排放,为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应了解的内容包括:
  (1)对海洋生态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项目有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
  (2)对评价区域是否涉及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动植物情况进行调查。
  (3)对工程周边是否分布有养殖区进行调查。
  (4)对海域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包括水动力学、水质、沉积物以及生物质量。
7.如果项目所在工业区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则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可简化的内容包括:
  (1)规划环评中已进行环境现状监测的,如区域污染源未发生重大变化,3年内可直接引用相关数据,简化环境现状监测工作。
  (2)规划环评中已对集中供水及污水处理措施进行充分论证的,水资源保证性及相关废水防治措施的论证可适当简化。
  (3)规划环评已对废水集中排放进行过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项目海洋环境评价工作可简化。
  (4)规划环评中已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且园区仍有剩余总量指标的,总量控制论证内容可适当简化。
  (5)公众参与可适当简化工作,重点征求可能受项目直接影响的公众的意见。
  (6)在规划环评中重点论述过的选址合理性、循环经济、规划符合性等内容可简化。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源是指生产、加工、运输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为重大环境危险源。
  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源包括:原料产品罐区、生产装置区、中间罐区、连接管线及污水处理场。
9.工业区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不可作为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因为识别项目的环境风险,必须全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组成和工艺过程,从物质危险性识别、危险功能单元识别和危险工艺识别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企业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识别应急计划区,建立应急分类响应程序,配备应急设施、监测设备、通讯设备等,制定应急防护措施、策略与医疗救助计划并进行定期培训与演练等。可建立企业与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应急防范系统的上下联动机制,但工业区的应急预案不能替代项目本身。
10.分析本项目与工业区规划的符合性,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项目所属产业与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符合性。
  (2)项目选址与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的符合性。
  (3)生产规模和工艺选择、原料及产品使用、能耗物耗指标、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与工业园区准入条件的符合性。
  (4)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工业园区总量控制要求的符合性。
  (5)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配套与工业园区集中供应、集中处理要求的符合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9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