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扩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km,新建路段长8km,新建、改建

admin2022-08-02  11

问题 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扩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km,新建路段长8km,新建、改建中型桥梁各1座,改造后全线为二级干线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4m,采用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需拆迁建筑物6200m2。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4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新建桥梁跨越的Y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表工程所在区域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2.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3.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措施?4.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5.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说明理由。6.给出B小学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及应注意的问题。7.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等级,并说明理由。8.简述拆迁建筑物的主要环境影响。9.指出工程沿线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0.根据题意,工程分析中还需要分析哪些内容?11.如本工程生态影响确定为三级评价,生态背景调查应如何进行?12.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推荐图件应有哪些?13.为保护沿线的农田、果树和绿化带,应考虑采取哪些措施?14.本工程为沥青路面,为减轻沥青拌和站的环境影响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15.为保护下游的鱼类保护区,工程在建设和营运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1)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为昼间和夜间。
  (2)评价量分别为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Ld和Ln。
2.(1)A村应搬迁。
  理由:该村噪声超标较高,且位于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4a类区,采取声屏障降噪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效果。另外该村住户较少,比较容易搬迁。
  (2)城镇规划的住宅区,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调整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
  ②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以及绿化。
  ③优化规划的建筑物布局或改变前排建筑的功能。
  理由:该段为新建路段,可以通过优选线路方案,使线路远离规划的住宅区;也可以设置声屏障并安装隔声窗、建设绿化带的措施达到有效的降噪效果;当然作为规划住宅区,也可以调整或优化规划建筑布局或改变建筑功能。
  (3)B小学不必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理由:营运中期昼间达标,夜间虽然超标,但超标量较小,且夜间学校无人住宿。
  注意:虽然有人认为超标就得采取措施,但是,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环境噪声超标,二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考试时就应该依法作答。
3.根据项目特点,为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对X河桥梁采取的配套环保措施有:
  (1)提高桥梁建设的安全等级。
  (2)限制通过桥梁的车速,并设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
  (3)设置桥面径流导排系统,防止污水排入水中,并在安全地带设事故池,将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引排至事故池处置,防止排入水中。
  (4)桥面建设防撞装置(如防撞护栏)。
4.根据项目特点,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有:
  (1)关注拟建桥位下游是否有饮用水水源地及取水口。
  (2)关注桥位下游鱼类保护区的级别、功能区划,主要保护鱼类及其保护级别、生态特性、产卵场分布,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保护要求等。
  (3)调查河流的水文情势,包括不同水期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泥沙含量的变化情况。
  (4)调查水环境质量是否满足Ⅱ类水体水质。
  (5)沿河是否存在工业污染源,是否有排污口入河。
  (6)调查Y河的水生生物相关情况。
5.(1)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经分析可知,可以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理由:减少桥墩数量(甚至可以考虑不设水中墩),这样就减少了对河道的扰动,降低对水质的污染,可以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保护区的影响;施工工期安排时,应尽量选在枯水期,避开鱼类繁殖或洄游季节施工,避免对水文情势的改变,也可以减缓对保护区鱼类的影响。
6.(1)布点:教学楼前1.0m处应布设监测点,并根据楼层情况分层布设;围墙外1.0m处面向公路的一侧应布设监测点。
  (2)注意调查学校与公路的位置及距离,学校周边的噪声源。背景监测时尽可能避免既有噪声源的影响,并监测既有噪声源对学校的影响。
  (3)布点时注意高度,不应低于1.2m,并与周边反射面保持1.0m以上的距离。
7.(1)一级评价。
  (2)本工程桥址下游500m有某鱼类保护区,该保护区会受到工程桥梁施工、运营期环境风险的影响,根据HJ 19—2011,应为一级评价。
8.(1)噪声影响:拆迁过程中机械作业、运输车辆噪声等影响较大。
  (2)环境空气影响:特别是拆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有一定的影响。
  (3)固体废物影响:拆迁产生的固体废物需妥善处置,否则会产生二次生态影响。
  (4)社会环境影响:影响居民正常生产或生活。
9.工程沿线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
  (1)农田、果树和路旁绿化带。
  (2)X河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Y河及某鱼类自然保护区。
  (4)沿线村庄、学校和城镇规划住宅区。
10. 工程分析中还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1)工程特性,包括线路走向、路基高度,线路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
  (2)车流量预测情况。
  (3)工程新增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占用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
  (4)工程土石方量,特别是取土场和弃土弃渣场位置及取弃土量。
  (5)桥梁施工工艺或施工方式。
11.(1)本工程生态影响为三级评价。
  (2)生态背景调查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说明,对涉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河流某鱼类保护区应说明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及保护要求等。
  (3)对涉及的某鱼类保护区中的保护鱼类,应说明该物种的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12.(1)地表水系图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2)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生态功能区划图。
  (3)基本农田分布图、绿化布置图。
  (4)地形地貌图及土壤侵蚀图。
13. 为保护沿线的农田、果树和绿化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优先考虑避绕方案。
  (2)降低路基高度,收缩边坡。
  (3)保护土壤层,充分利用土壤,开挖出来的土壤可用作其他农田的改良或改造、绿化等。
  (4)工程各类临时或附属设施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果树和绿化带。
  (5)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情况,考虑以桥隧道代路基方案。
14.(1)沥青拌和站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城镇等敏感点至少200m,并处于其下风向;选址也应尽量少占农田、果树、绿化带,并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鱼类保护区。
  (2)使用先进的沥青拌和、加工机械和工艺。
15. 为保护下游的鱼类保护区,在建设和营运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1)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
  (2)桥梁施工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技术,如设置有效的围堰。
  (3)桥梁应采取防撞护栏和桥面径流或雨水集排系统,设置事故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8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