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工业发展规划项目主要目的是从战略高度评价该省工业发展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admin2022-08-02  24

问题 某省工业发展规划项目主要目的是从战略高度评价该省工业发展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指导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预防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奠定科学基础,为工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环境决策依据。评价主要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及减缓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整体性对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贯彻落实政府的发展战略,而当地工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多重机遇的叠加优势,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增强等优势,同时当地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地位不突出,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等劣势。  重点发展工业有林业、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汽车、食品、医药、高新技术、机械、制糖、造纸、建材、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纺织、电子、烟草等。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本规划评价的重点是什么?2.规划评价可以采取哪些评价方法?3.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哪些内容?4.对于规划的大气环境保护可以提出哪些保护措施?5.能源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原则?6.如何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

选项

答案

解析 1. 本规划评价的重点有:
  (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
  (2)规划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及布局环境合理性、可行性分析;
  (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由于本规划涉及范围很广,且在规划阶段很多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宜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定量预测的方法来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具体方法有:
  (1)环境影响识别
  采用清单法、矩阵法、专家判别法等。
  (2)规划实施污染源预测
  主要采用系数外推法、类比分析法、资料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综合分析法等手段分析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源强。
  (3)环境现状评价
  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现状监测、现场勘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
  (4)环境影响分析
  采用模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分析等方法。
  (5)环境容量
  采用模型法、资料调查等方法确定评价区域环境容量。
  (6)公众参与
  采用问卷法、访谈调查、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法。
3.对于工业发展规划来说,由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无节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各类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1)识别要素
  识别要素包括主体和受体,其中主体包括水污染因子、大气污染因子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子;受体则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识别的产业主要是规划中提到且污染较重的产业,如钢铁、石化、汽车、铝业、锰业、林浆纸、高新技术产业等。此外,还要识别预测因子和环境风险要素,预测因子大多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或重要的环境要素,为了后面的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服务。
  (2)评价的主要因子
  ①水资源和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
  ②大气环境,烟尘和SO2;
  ③生态环境,森林、湿地、土地、水体。
4.规划的大气环境保护可以提出的保护措施有:
  (1)严格控制SO2排放,重点控制高架源的SO2和NOx排放,没有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允许新建燃煤电厂。
  (2)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现役电厂必须全部上脱硫设施。
  (3)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的扬尘。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低油耗、低污染的车型。
5.在能源利用上可以采取的原则有:
  (1)优先发展水电,合理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电源,优化电源结构。
  (2)通过提高水电、天然气等能源的生产量,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的清洁利用比例,推广使用工业型煤和其他煤副产品燃料,形成以石油、天然气、煤层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加快建设工业型煤生产线,推广使用型煤。
  (4)逐步减少城镇直接燃用原煤的量,在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6.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主要包括:
  (1)淘汰污染严重、高耗材和高耗能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对高技术、低污染、规模大的项目和生态型工业的扶持力度,以现代生态观念开发新原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2)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重生态平衡。
  (3)积极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清洁生产、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先进经验,重视清洁能源的研究与推广、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使用能源和资源,提高其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
  (4)开展清洁技术装备研究,采用最新的环境治理技术,严格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渣,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回用工作,确保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和实施机制,制定并发布清洁生产指南,实行污染物超标企业公布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计,鼓励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8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