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垃圾填埋场工程,占地50hm2,填埋有效库容4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5年

admin2022-08-02  31

问题 某垃圾填埋场工程,占地50hm2,填埋有效库容4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5年。填埋场采用斜坡作业法,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分格推平、压实、覆土、消毒。垃圾填埋自库底45m标高开始,当填至垃圾坝顶70m标高时,按一定坡度逐层向库后区上升填埋,直至终场填到库尾150m标高。主要构筑物包括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排渗导气系统)、截污坝、截洪系统、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等。同时设有管理生活区,包括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机修间、职工食堂、材料库等。填埋场区内现有三条生产运输主要道路,并设有专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监视填埋场运行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空气环境的污染动态,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进行管理监测,以调控污水厂处理效果。  填埋场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自然植被、人工果树及农业用地全部被占用或覆盖,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场、道路系统改造、污水调蓄池、污水处理厂、监测井、冲洗站、排水设施等。填埋机具主要有:垃圾压实机、拖带式压实机、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装载机、大型封闭倾卸车等。工程永久征地总面积为1000亩,其中国有土地200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800亩。征地中有耕地、菜地、园地、林地等。同时涉及到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施工场地附近没有敏感点。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采土作业及运输有哪些措施降低环境污染?2.营运期废气中含有哪些成分?3.本工程对生态会造成哪些影响?4.对于渗滤液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5.项目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1.(1)垃圾填埋所需覆盖用土,除填埋区内取土、利用建筑垃圾覆盖外,在填埋场周围的土石料场取土时,地表原有结构被破坏,原来的地表植被遭到清除,形成陡峭、裸露坡面或地表。
  (2)采土作业将彻底破坏原岩土体的整体或密实的结构,形成细小、松散土料,在降雨径流和重力等因素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3)因而采土场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例如:
  ①采土场随垃圾填埋进程,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
  ②采土场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护栏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
  ③采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
2.(1)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其有机废物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气体,填埋气体的扩散会引发不少的环境问题,它既是爆炸源,又是一种可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
  (2)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S、NH3、庚烷、辛烷、壬烷、己烷、正丁烷、异丁烷、丙酮、苯、乙基硫醇、氯苯、氯乙烯等。
3.本工程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1)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
  ①垃圾填埋场的施工过程将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改变泄洪的途径,使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弱。
  ②施工产生的飘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③工程筑坝所需石块和填埋覆盖所需的土料,除部分来自其他工程废料和专门的建筑产品外,大部分由附近土源区采集运到工地,造成采石区或采土区原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2)填埋作业期生态影响因素
  ①填埋场的作业运行是步进式的,随着垃圾的填入,场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一方面原有土壤和植被逐渐被垃圾掩埋,而由垃圾堆体覆盖后的客土代替,生态条件发生了完全改变。另一方面,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直到覆土后进行生态恢复。由于该场处于多条断裂带,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在垃圾填埋覆土所需的土源区采土,会使土源区原有生态遭到破坏;
  ②填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恶臭和污染气体以及作业噪声都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③填埋场大量苍蝇、蛆及鼠等害虫的活动,潜伏疾病传播的危险,影响附近人群及动物的健康。
  (3)填埋终场后生态影响因素
  当垃圾填埋结束后,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4.渗滤液污染的减缓措施有:
  (1)清污分流
  截洪沟的设置是关键,应保证清污的分流,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
  (2)加强垃圾收集管理及分选工作
  垃圾中纸、布、塑料、金属、玻璃、竹木等可回收废品成分较多,加强垃圾收集过程管理,实施垃圾袋装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大大减少垃圾中可回收废品量,同时减少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3)加强作业管理
  覆土在垃圾填埋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减少臭气散发、防止苍蝇滋生,同时有利于排泄堆体表面雨水,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污染负荷,因此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覆土,同时应尽早规划覆土来源,保证覆土量。
  (4)加强填埋场封场管理
  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一般要30~50年才能完全稳定,达到无害化。在此过程中,将继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体。因此,在填埋场终场后都要及时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并进行生态重建,这将大幅削减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5.项目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
  (1)洪水、未处理污水溢出的环境风险;
  (2)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3)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风险;
  (4)填埋废气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8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