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建设工程进入二期工程,某项目部承担矿井东部运输大巷(沿煤层布置锚喷支护)施工

admin2022-08-02  25

问题 某矿建设工程进入二期工程,某项目部承担矿井东部运输大巷(沿煤层布置锚喷支护)施工,矿井地质报告表明为高瓦斯、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煤层埋藏较浅,矿井涌水量不大。采用斜井开拓,由于建设单位急于建成投产,未对井田进行深入的水文地质勘探,水文类型划分不明,当地以往乱采滥挖严重。在掘进过程中,工人发现煤壁上有渗水并报告项目部,项目部的技术人员查看后认为是顶板含水层中水渗入,未采取措施继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使二期工程巷道被淹,导致多人被困,后经自救与抢险大部分脱险,最终导致东大巷施工队伍中3人遇难。后在事故调查中发现如下问题。1.当班工人中有一半为新招工人尚未进行培训入井工作;工作面未配备探水设备;2.项目部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不完善,缺少内容较多,操作性差;3.井底临时排水设施不完备,救灾能力差。问题:1.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当发生事故时工地项目经理应采取哪些措施 3.根据矿井资料项目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本项目特点应编制那些预案,预案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根据本次事故的情况提出防治水的针对性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地质资料不全;对施工巷道水文地质不清;项目部不重视,针对水害无防治措施,技术人员不负责任;明知煤层埋藏较浅,乱采滥挖严重,应该预见到可能有老空、古空大量存在,应认真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探,未能坚持探水作业;新工人对事故征兆不了解,自我防范、自救能力不足。

本题考查考生矿山井巷工程施工防治水的基本要求及措施。煤矿水灾主要由于矿井存在水源及涌水通道。水源: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含水层水、古空、老空积水)。在地下施工中突发水灾事故往往是除了水源还有施工中导致涌水通道与工作空间沟通。通道:地层裂隙、断裂带等自然通道,人工活动引发的通道(钻孔、采掘引发的顶板冒落、底板开裂)。工程施工前应有地质勘探针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制定防治水措施。
2、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上级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救援;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本题考点是考查考生对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事故应急管理及发生水灾事故后应采取的措施。
《事故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3、应编制矿山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并针对本项目特.点应制定《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煤层自燃引发火灾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矿井水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主要内容:1)重大危险源分析、评估;2)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严重程度判断;3)救援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物资准备;4)抢险救援的方案、方法、应对措施;5)预案的实施及演练等。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编制原则编制内容的基本要求。
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及有关应急管理要求:一般矿山项目应根据矿山重大危险源情况分层次编制相关的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综合预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相关重大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专项预案比如:火灾专项预案、水灾专项预案、煤尘与瓦斯爆炸专项预案;根据作业场所、地点、岗位重点编制相关现场处置方案。
预案相对应的主要内容包括:1)重大危险源分析、评估;2)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严重程度判断;3)救援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物资准备;4)抢险救援的方案、方法、应对措施;5)预案的实施及演练等。
4、水害是近年煤矿施工、生产中发生事故频度较高的。从本项目中应吸取教训,加强预防,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工作,对老旧矿区的改造中对井田范围的采空、老空、古空积水、积气情况一定要掌握;2)坚持矿井掘进中“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3)严格进行水文类型划分,按照类型设置相应的防水设施;4)严格执行探水措施;5)加强职工培训掌握事故征兆,做好预防;6)编制可行、可操作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题是考查考生有关《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中有关矿井防治水的方法、原则措施的理解程度。
规范、规定中有关防治水的要求:1)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工作,对老旧矿区的改造中对井田范围的采空、老空、古空积水、积气情况一定要掌握;2)坚持矿井掘进中“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3)严格进行水文类型划分,按照类型设置相应的防水设施;4)严格执行探水措施;5)加强职工培训掌握事故征兆,做好预防;6)编制可行、可操作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493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