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坡度

admin2022-08-02  30

问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坡度17.22‰,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单位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该城市隧道,隧道开挖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现场有直径20mm、50mm、100mm 的钢管可供选择。其中左线隧道的开挖施工如图2-1 所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施工如图2-2 所示。隧道开挖施工循环进尺为1.5m。初期支护所用的喷射混凝土中掺入了外加剂,喷射前,项目部对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当初期支护完工后项目部及时施作了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针对该段软弱围岩采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项目部提出了“快封闭、勤测量”的基本施工原则。为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项目部在设计文件中制定的监控量测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三项监测项目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的重要判断依据,加以重点控制。【问题】1.选择超前小导管注浆所用的钢管直径,列出小导管的最小长度,并给出图2-1 中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注浆顺序。2.根据图2-1 和图2-2,写出本工程所用开挖方法的具体名称,以及该开挖工法所适用隧道的最大跨度,并给出图2-1 和图2-2 中(1)→(11)的施工顺序。3.写出喷射混凝土中所掺外加剂的名称,并列出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4.本工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5.本工程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则是否完整?若不完整请补充。6.写出被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重要判断依据的三项监测项目的名称。

选项

答案

解析 1.  
(1)钢管直径:50mm。
(2)小导管的最小长度:3m。
(3)注浆顺序:A 和X → C 和V → E 和T → G 和R → I 和P → K 和N → B 和W → D 和U → F 和S
→ H 和Q → J 和O → L 和M。
2.
(1)开挖方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2)最大跨度:12m。
(3)施工顺序:(1)→(2)→(4)和(6)→(5)和(7)→(3)→(8)→(10)→(11)→(9)。
3.  
(1)外加剂:速凝剂。
(2)关键技术指标:①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②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4.  
不合理(1 分)。
理由:二次衬砌施作应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
5.  
不完整。
应补充: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
6.
三项监测项目: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402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