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建筑工程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坡度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坡度
admin
2022-08-02
51
问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9.75×5m,坡度17.22‰,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单位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该城市隧道,隧道开挖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现场有直径20mm、50mm、100mm 的钢管可供选择。其中左线隧道的开挖施工如图2-1 所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施工如图2-2 所示。隧道开挖施工循环进尺为1.5m。初期支护所用的喷射混凝土中掺入了外加剂,喷射前,项目部对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当初期支护完工后项目部及时施作了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针对该段软弱围岩采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项目部提出了“快封闭、勤测量”的基本施工原则。为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项目部在设计文件中制定的监控量测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三项监测项目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的重要判断依据,加以重点控制。
【问题】1.选择超前小导管注浆所用的钢管直径,列出小导管的最小长度,并给出图2-1 中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注浆顺序。2.根据图2-1 和图2-2,写出本工程所用开挖方法的具体名称,以及该开挖工法所适用隧道的最大跨度,并给出图2-1 和图2-2 中(1)→(11)的施工顺序。3.写出喷射混凝土中所掺外加剂的名称,并列出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4.本工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5.本工程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则是否完整?若不完整请补充。6.写出被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重要判断依据的三项监测项目的名称。
选项
答案
解析
1.
(1)钢管直径:50mm。
(2)小导管的最小长度:3m。
(3)注浆顺序:A 和X → C 和V → E 和T → G 和R → I 和P → K 和N → B 和W → D 和U → F 和S
→ H 和Q → J 和O → L 和M。
2.
(1)开挖方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2)最大跨度:12m。
(3)施工顺序:(1)→(2)→(4)和(6)→(5)和(7)→(3)→(8)→(10)→(11)→(9)。
3.
(1)外加剂:速凝剂。
(2)关键技术指标:①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②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4.
不合理(1 分)。
理由:二次衬砌施作应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
5.
不完整。
应补充: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
6.
三项监测项目: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40292.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二建市政工程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二建市政工程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施工测量控制网可以起到()的作用。A.为具体工程的测量提供起算数据 B.对项
井下平面施工控制网可以采用的形式是()。A.导线网 B.方格网 C.GPS
关于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井下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
关于矿业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施工控制网一般要求
1.背景 某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了一矿井地面矿仓及运输走廊的施工合同,合同约定:
1.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巷道工程的施工,地质资料显示没有煤层和瓦斯。施工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后,事故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在煤矿生产施工中,通常造成职工伤亡事故的危害因素有()。A.A:瓦斯爆炸 B
矿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A.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
瓦斯浓度超过()时禁止爆破施工。A.0.1% B.0.2% C.0.5%
随机试题
Themostnoticeabletrendamongtoday’smediacompaniesisverticalintegrat
十二指肠闭锁最多发生的部位为A.水平部 B.任何部位 C.球部 D.壶腹部
A.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冠脉供血和微循环灌注 B.降低心脏后负
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脑部感染 B、血压升高 C、呼吸衰竭
下列哪项是指腹膜刺激征A.腹痛、腹胀、发热 B.腹痛、压痛、腹肌紧张 C.恶
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
城市规划法规文件的纵向体系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下列哪四个层
人在高原地区,当吸入气的氧分压大于60mmHg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 )。A
某区政府在整顿市容时对某个农贸自由市场作出了关闭的决定,该行政行为属于( )。
期货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在()等方面应当严格分开,独立经营,独立核算。A.业务 B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