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碳素公司经营范围是碳素制品的加工、销售;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

最全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某碳素公司经营范围是碳素制品的加工、销售;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为克服老厂区空间狭小和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缺陷,该企业2015年7月份制定了技改搬迁的规划,2018年10月份新厂区基本建成投产。老厂区的焙烧车间、煅烧车间于2017年一季度全部停产并进行了拆除,只留存成型车间维持生产(沥青库属于成型车间),用85%煅后焦作原料,15%沥青作黏结剂,经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等工序制作成预焙阳极,供电解铝企业使用。成型车间设沥青库存储沥青,库内布设半地下沥青池(长28m、宽5.7m、高2.3m),池体采用5mm钢板焊接而成,地上部分(0.5m)和顶部用岩棉耐火砖保温,外层覆盖水泥混凝土。池内用钢板隔为7个小池,由北至南编号1-7号,4-7号正在使用,每个小池顶部均设有一个检查孔(长0.6m、宽0.6m、高0.15m)。事故前记录显示池内有沥青32.4t,为保证沥青黏度,采取导热油循环加温,导热油管布设在沥青池内部,池内温度保持在170~180℃。2018年11月12日凌晨4时7分,成型车间燃气导热油炉操作工贾某发现导热油循环泵控制柜的电流值下降为80A(正常值100~110A),打电话报告给当班维修工尹桌,尹某电话通知电工张某来现场处理,经检查没有发现电路异常。于是众人怀疑是导热油泄漏,尹某和贾某关闭了有关开关和阀门,并向车间主任武某进行了汇报,武某分别给公司分管副总何某和动力部部长王某进行了汇报。7时左右,维修工徐某经过测量,确认7号沥青池导热油泄漏(导热油的闪点为66℃)。随后,武某、何某和王某先后到达现场。何某安排现场工人卸掉7号沥青池上部的分支导热油管道法兰的螺栓,其中有一个螺栓卸不开,徐某用手持式切割机把螺栓切掉。为进一步确定漏油点和便于操作维修,确定在7号沥青池另打开口。武某指挥工人用铁锤和钎子破除沥青池顶部的混凝土和保温层,露出顶部钢板。现场操作人员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割7号沥青池顶部的钢制盖板时,突然爆炸并形成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45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爆炸和火灾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并分析其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2.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4.本次事故性质是什么?属于哪一个安全事故等级?发生事故后该单位应该如何进行事故报告?由谁负责事故调查?

选项

答案

解析 1.(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导热油与沥青的混合气体。 (2)引起火灾的物质是沥青池内的导热油和沥青。
(3)爆炸和火灾的过程:
①导热油泄漏进入7号沥青池,高温导热油和沥青在密闭的沥青池内混合,挥发的气体组份与沥青池上部空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②现场作业人员违章动火作业,使用手持式切割机切透盖板产生火花遇到沥青池上部气相空间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③爆炸引发沥青池内导热油(经检验确定,导热油的闪点为66℃)、沥青燃烧并形成火灾。
2.事故事后应开展的工作包括:
(1)恢复现场。
(2)对周边的损失进行评估统计。
(3)检测环境并进行评价。
(4)对管道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5)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6)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7)完善应急预案。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1)本次事故性质是责任事故。
(2)本次事故等级属于较大事故。
(3)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应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本次事故应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2780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