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

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2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输送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就已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应由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火灾爆炸物质的类型,属于记忆性内容,比较简单。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七大类:①爆炸性物质;②气体燃烧性物质;③液体燃烧性物质;④固体燃烧性物质;⑤自燃物质;⑥遇水易燃物质;⑦氧化性物质。考虑到毒物扩散的危险性,危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
  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包括:
  (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燃)物质。
  (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
  (3)煤气。理由: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具有燃烧爆炸的特性,属于易燃气体。
  (4)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2.本小题主要考查特种设备的种类,属于记忆性内容,同时应结合案例分析。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为机电类特种设备。案例中,特种设备有: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和压力容器。
3.本小题主要考查危险因素的辨识,属于理解应用性问题,作答时结合案例即可。
  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单元包括:
  (1)危险有害因素:火灾。其存在单元有: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危险有害因素:其他爆炸。其存在单元有: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3)危险有害因素: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其存在单元是:堆煤场。
  (4)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其存在单元是:主厂房等检修。
  (5)危险有害因素: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其存在单元是:除盐水站。
  (6)危险有害因素: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其存在单元是:各种电气设备。
  (7)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其存在单元是:各种机械。
  (8)危险有害因素:窒息和中毒。其存在单元是:供热管网气体。
  (9)危险有害因素:灼烫危害。其存在单元是:熔盐加热站、热力工程系统、热力管网。
  (10)危险有害因素:车辆伤害。其存在单元是:机动车辆输送。
4.本小题主要考查整改责任单位的确定,属于理解记忆性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均为F厂。理由如下:
  (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并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本小题主要考查安全检查的整改措施,需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持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2707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