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基础为筏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基础为筏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基坑按施工方案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对坑槽进行了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问题】1.本工程基坑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说明理由。2.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正确做法。3.事件二中,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基坑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
理由:本工程基坑深度为“8.4m-0.8m+垫层厚度”,约7.8m,超过了5m.根据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故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2.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不妥之处一:基坑直接开挖至设计标高。
正确做法: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土层。
不妥之处二:施工单位直接对软弱下卧层进行处理不妥。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一起确定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
3.不妥。
理由:规范规定基坑验槽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加验槽,检查基槽尺寸、标高、地基上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的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并作好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4.土方回填质量控制要点:
1)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挖出淤泥,验收基底高程
3)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
留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时适当增加土方中不得含冻土块且填土层不得受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17749.html

最新回复(0)